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有个“五豆节”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8:13 阅读(0)

 家乡有个“五豆节”

 
文/杜忠书
 
 
在我们陕南商洛山,腊月初五也是一个节日,叫做“五豆节”。这一天,几乎家家都要吃“五豆饭”,即用家里自产的五种豆类如黄豆、小豆、蔓豆、花豆与绿豆或包谷豆做的一种稀粥。有时不一定是五种豆子,但加上豆子的总数必须是五种。
 
至于何时兴起“五豆节”,老人们说,祖辈相传,无从考证。那原因,有人说,是讲节令,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过一五豆,长一指头;过一腊八,长一杈把;过一年,长一椽。”意思是从这一天开始,日头越来越高,白天越来越长,也意喻地里农作物和家里孩子的生长。也有人说,是祝愿五谷丰登。所以用五豆,与初五相照应,也是图个吉利的意思。以上这些说法,各地都差不多。
 
母亲在世时,每年腊月初四晚上,都会从罐子或是各种袋子里拿出各种豆子,黄豆、花豆、红小豆、蔓豆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绿豆或是花生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总之是配齐五种。母亲把豆放在圆圆的竹筛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上挑拣着豆荚和干瘪的豆子。挑好的豆子清洗干净,用水泡上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早早起床,淘米熬粥,有时用大米,有时用包谷豆(脱了皮的玉米粒),连同泡豆子的水一起倒入大锅里,烧开后用小火慢慢熬。
 
个把小时左右,满屋都是扑鼻的清香,我们就是被这香味诱惑着起床。这时锅中的豆子早已煮得稀烂,色泽亮丽,香气扑鼻,再放些红薯干或萝卜冰糖等进去,熬上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锅了。如此熬出的五豆粥,黏糊糊的,舀起来能拉成一条细细的线,浓稠味美,营养丰富。在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喝上一碗这样的粥,甜在嘴里,暖在胃里,美在心头,说不出的舒坦。其实,五种豆类均含多种营养成分,营养价值甚高,而且都有食疗作用。绿豆有清热下火、消暑利水、排毒解毒功效以及抑菌抗病毒作用,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适宜。
 
中医用其主治暑热烦渴,感冒发热,霍乱吐泻,痰热哮喘,头痛目赤,口舌生疮,水肿尿少,疮疡痈肿,风疹丹毒。蔓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壮肾作用,可作为脾弱肾虚者的保健食品。红小豆甘、酸、平、无毒,有解毒排脓、清热去湿、健脾止泻、宽肠理气功效,可辟温疫,解热毒,消痈肿,排恶血,健脾胃,补血脉,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从五豆粥的辅料来看,萝卜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之说,《本草纲目》中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
 
冰糖可以增加甜度,并且有养阴生津,补中益气,去火润肺的功效,是入肝和肺经之“引”。五豆粥“君、臣、佐、使”各得其位,简直就是一剂好方药。医圣张仲景曾用验方“五豆汤”治疗糖尿病,后人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减,演变出不同功能的“五豆汤”。
 
家乡的“五豆粥”,是结合当地的特产,在“五豆汤”基础上加减的。母亲说,二十四节气,“五豆节”尤为重要,五豆节家里有五豆,便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如豆子般圆满,“五豆五豆,过完糊涂”,一到五豆节,人们感觉进入了春节序列了,孩子放寒假,大人也不用干农活了,人们忙于置办年货,出手也显得大方,该吃吃、该喝喝、该买买,糊里糊涂的过日子,年后往往后悔不已,所以说糊涂。
 
这个日子,也就为了提醒下一年别再糊涂。总而言之,腊月初五吃五豆,是一种民众的习俗,历史的积淀。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在今冬寒冷无雪的季节里,喝一碗“五豆粥”,不仅可以去火防疫,而且可以使古老的民间风俗不致于失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