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的老汪塘

作者:闻鹄 发表于2017-10-06 10:38 阅读(6)

《家乡的老汪塘》

文/杜文琥
 

     城乡差别在一点点的缩小,连咱们农村都吃上了经过不知多少道过滤消毒的湖泊之水。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烧饭用的水,不是什么土井、砖井里的水,更没有现在的自来水,而是咱们庄最西头的大汪塘里的水。它面积约有半亩来地,中间最深处大约有3米多,汪塘西、北两边紧邻庄稼地,南面是有五米多宽的生产路,东侧紧贴整个庄子,约有三米的小路隔开。
 
    咱庄上五十多户人家,也不知啥时候约定的老汪塘为烧饭用的水。每家每户在塘里挑水吃,任何人不准在汪塘里洗衣服、洗澡、洗头等等,这些乡村民约就靠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听老人们说谁玷污了它将遭遇天谴惩罚,庄上大人对自己的小孩从小就教育他们不要在汪塘洗手等有害水质的行为,连邻庄附近多远的人都晓得这个汪塘是用于咱庄烧饭吃的水,这个乡村民约,没有竖任何标志说明,但都牢记在每家每戶、每个小孩的心中。庄邻淳朴的民风代代传承。我记事起就没见过、听过任何人对这面汪塘有过不敬。
 
    那时的汪塘清澈透明,人靠近水边倒影清晰可见。 塘的四周生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高高低低的水草,绿绿的,有时有些小鱼自游自在的遨游其间,一点也不害怕走来走去的担水人,也许它们也知道在这片净水里是多么的安全舒适,不用担心外界的烦躁和不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埋藏在绿色包裹下的一片纯净的生命之水。
 
    汪塘东、南侧路埂上有二到三个用石头砌的小碼头,便于担水人挑水。下午五点多钟是担水的高峰期,人多时还要按先来后道的顺序排队担水,一路上男女老幼有说有笑,分享着每天张家长李家短有趣的事情。咱家担水做饭任务,那时候基夲上是大姐,大姐那时有十五六岁念初中。当时生活较贫困,吃的都比较简单,每天放学大姐就去庄西头汪塘挑水,我跟在后面去玩,单薄的身体挑水时左右晃动,为了不让水溅出桶来,我就会按大姐要求去附近小沟里采摘一些草叶放在桶里,夏秋季节摘荷叶、冬春摘一些青草放在桶里水就不会溅出桶外,一路晃晃悠悠担回家,累了在中途歇几下。休息时姐姐就出谜语给我猜,"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红房子里面有个白胖子"等。天天都重复好几遍,我也还乐此不疲地猜,也一点也不决的腻,嘻嘻哈哈的一路就到家啦,姐从来没绝得挑水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村打了一口深井,井的位置放在全村中心,便于各庄担水。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水比汪塘水干净多了。全村人都放弃了各庄的土井、汪塘、还有一些砖井,改吃地下水。吃地下水可不是白吃的,要付钱了,每担水约一毛钱。因为需要电费、需要人管理了,水变成商品了。记得我上初中了,我们家的水都改成我每天放学必须做的事情。担水的经历也就一、二年光景,镇里成立了自来水公司,对各村每家每户通自来水管,这样再不需要担水吃了,做饭时拧开水龙头水就有了,方便了千家万戸。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短缺不许开采地下水,县城率先改吃地表水,紧接着咱们的村庄也通上了很远很远的湖水。
 
    儿时的记忆己渐渐模糊,每次回老家都去庄西头看看已经面目全非的老汪塘,它已经不时儿时的样子,曾经伴随儿时的那个深深地烙在我记忆里的老汪塘了!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