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张魁:家乡的那条路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23:30 阅读(0)

张魁:家乡的那条路

 我的家乡大埠口村山复水绕、风光旖旎,一条连接关庙乡和南溪镇的关南公路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子,这条路向东直达合武高速公路和沪汉溶高速铁路,把偏僻的小山村与外面发达的世界紧密连在一起,家乡的茶叶、林木、食材等产品从这条路流出大山、走向大城市,山外的新科技产品、旅游观光的游客也顺着这条公路进入山村,这是家乡的经济通道,这是乡亲们希望的康庄大道。但是在以前乡亲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家乡能有如此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路上游人如织、车辆如梭。看见这条路,乡亲们都由衷的感叹:“这是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社会主义发展真是太快了。”

 
 
 
家乡大埠口村位于大别山腹地,山高涧深,悬崖峭壁,有四百来户人家,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政府多次计划修一条公路,无奈工程太艰巨,只好搁下。家乡的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挑的最多的是到镇上去买粮食,那时自家种的粮食根本填不饱肚子,为了不受饥饿威胁,得从粮站买粮食回家。我在上初中时曾多次参加运粮的队伍,至今仍记的那时挑着粮食晃晃悠悠地走在山路上的情景,一根竹扁担两端用绳子吊着两口袋稻谷,挑担子时要随着扁担颤动的节奏迈开步子,从粮站到家要走二十里陡峭的山路,刚开始觉得担子并不重,可是走了几程路后,担子越来越沉重,扁担压在红肿的肩上,钻心一样的痛。渐近中午,饥肠碌碌,烈日炙烤,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裹在身上,异常难受,在漫长的崎岖的山路上,我挑起担子,眼睛盯着下一个歇脚的目标,头努力地向前伸,以至于扯得脖子上的筋高高得崩起。更难受的是二十多里的山路中,还要趟过六次河,河底的石头像油一般的滑,脚只能踩在石缝中间,挑担子过河时是不能打趔趄的,一打趔趄担子两端就会急剧的摇晃起来,弄不好就会摔倒在河里,稻谷就会打湿霉烂,过河时我必须咬着牙,憋着劲,忍着脚被石头硌得撕裂般的痛。这时在我的脑海里常常闪现出一句话:“哀民之生多艰。”那时在关庙街上来往的人群中,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认出哪是大埠口村的,因为他们无一不是扛着扁担,扁担的一端系着绳子和口袋,上一次街不容易,回家总要挑点货物,倘不是太冷的冬天,他们都会穿着草鞋,因为路上还要趟几道河呢。那时街上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大埠口,扛着扁担满山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县城学校读书,家乡依然没有通公路,要进县城,须凌晨四点起床,拿着手电背着行礼走二十多里山路,到七点才能赶到南溪镇车站,才能搭上开往县城的班车。那一截山路大都在深幽的山涧中,夜间常有猛兽出没,一般都是提前约好人结伴而行。家乡的路是数千年来挣扎在贫困边缘的艰辛的路。
 
直到2000年,要修关南公路了,这个喜讯让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像密不透气的黑屋里突然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改革的春风吹进闭塞的家乡,党的阳光让困顿的乡民看到了希望。终于公路开工了,那是怎样热烈的场面啊,全乡民工聚焦到大埠口村,成千上万人开山修路,挥汗如雨,号子如歌,炮声隆隆,火光闪闪,瞭望岩上凿公路,野人冲里架高桥,花娘河上落长虹,圣驾山腰路盘旋。
 
 
 
经过几年的奋斗,家乡的公路已经修成,乡亲们出行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了,一时间“嘉陵125”、“钱江摩托”受到大家青睐,路上还出现了三轮车、“四不像”等农用车。家乡的公路虽然坡度大、泥泞多,车子行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有点像跳舞,但大大方便了村民。遇上连绵的阴雨,车子常常陷在泥坑里动不了,一声吆喝,路边的乡邻们都齐心协力地来帮忙推车,有的挖淤泥,有的垫石块,还有的在车头前面套着两根绳子,喊着号子拉,齐心协力地把车子推出困境,看着车子冒着黑烟呼啸而去,乡邻们欢欣鼓舞。家乡的路是改革开放中的奋斗之路。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