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泊里红席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7:23 阅读(0)
话说泊里红席
文/丁洪伟
泊里镇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南部,地处董家口新港城核心区。
泊里镇东南部和西北部为丘陵,中部、北部为平原,南部向海突出,成半岛状。境内主要河流有横河,发源于藏马山南麓,境内河段称泊里西河;其支流发源于苍南东部,境内河段称泊里东河。两河交汇后向南汇入黄海棋子湾。
肥沃的土地、便利的水利灌溉、适宜的农业气候,促进了泊里的农业发展,为编织红席的原料——席高粱(当地叫席秫秸)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此,农耕传承与践行精神共同孕育的绿色结晶“泊里红席”诞生了。一九九一版《胶南县志》载,“泊里农工并茂、经济发达......特产以泊里红席著名,历史悠久,有‘红席故乡’之称”。而滋养它的园丁正是勤劳的泊里人民。
我国最早的席子实物曾发现于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了席子。几千年来,席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常被用来铺床或铺炕,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
席子的历史源远流长,泊里的红席更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据史料记载,泊里当地编织红席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者是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相传当时孙斌经常转战于琅琊、泊里一带。因他受过膑刑不能站立、不能蹲,只能坐在战车或地上指挥作战。当他来到泊里一带的田野里时,见此处盛产高粱,便尝试将高粱秸去穰剔薄做成篾子,编成席子铺在炕上和他的坐垫上,以减少坐垫摩擦给他受伤的双腿带来的痛苦。这种高粱席就地取材、美观耐用、铺着舒服,当地许多人发现后也跟着孙斌学习编这种席铺在炕上。
从此“泊里红席”诞生了,编席手艺广泛流传,世代相袭,成了泊里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泊里镇也赢得了“红席之乡”的美誉,孙膑自然也成了当地编席人心中尊崇的祖师爷。据泊里的老人讲,泊里附近的琅琊镇土围子城墙大门正上方,从前有一块刻有孙膑像的砖雕,可惜在文革时被破坏了。
泊里
红席之乡
“泊里红席”,作为农耕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传承不息。泊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编席的手艺,世代编席匠人,刻苦用心,相互学习,编制工艺不断创新,技艺越来越精湛、高超。
泊里红席作为一种秫秸席是纯手工制品,美观、大方,冬暖夏凉,无毒无味,是非常环保的手工艺产品。“泊里红席”作为胶东一带传统的手工技艺,在民间广泛流传。
泊里红席编织技艺于 2002年被青岛市确定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年 9 月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山东省文化厅颁发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2013年“泊里红席”商标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2017 年 8 月由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认证标志。
泊里由于编席从业人员众多,又是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故称泊里为“红席之乡”,所产红席也因之统称为“泊里红席”。
泊里红席的原材料为席秫秸,有红、白两种,制作成编席的篾子后,红白两种交相编织,可编织成不同图案。据传说泊里红席刚开始时,要么全是用白色的篾子、要么全是用红色的篾子编成,后来人们发现孙斌双腿被席子磨破渗出的血把有的席篾染成了红色,成了红白相间的图案,人们在同情孙斌的同时,觉得这种图案非常美观,就改用红白两种席篾交叉编织出带红白相间图案的红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