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难忘的家乡婚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1:57 阅读(0)

难忘的家乡婚俗

 王伟光(黑龙江北安)

 
 
每当周末看到迎亲车队浩浩荡荡驶来,或亲临婚庆典礼现场时,睹物思情,感触颇深,禁不住想起40年前家乡婚俗往事,历历在目!相比之下,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可语!一个是花中牡丹富丽堂皇;一个是山野的蒲公英淳朴芳香!后者更像一坛老酒,年代越久远,味道越醇正,绵绵流长!
 
简单而稳定的婚约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嫩平原一个偏远的农村,除了考上学的或远走他乡的,婚姻大事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几乎没有。谈婚论嫁大多在冬季,农闲时节,青年男女17--18岁就成家,到23岁后不找对象,就会让乡亲们说闲话,人前人后抬不起头。当时找对象要门当户对,用农村话讲:找正经人家。即,能干、孝顺、不好吃懒作、不偷不赌、成分好。当时家庭成分很重要,成分不好,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都得降低。另外,对象成败与否,媒人特别重要。除专业的外,一般都是辈分大,受人尊敬的人,或者有地位的人。如大队干部、公社领导、供销社主任等,事成后家里人有炫耀的,“我家的媒人硬,是***介绍的”!在屯里特有面子。至于择偶标准大体相同,就是身体好,膀大腰圆,能干活。相亲时,青年男女见面,羞羞答答、懵懵懂懂,听从安排,其实就是双方父母敲定,儿女没有发言权。记得我高中毕业,正好18岁,经人介绍到邻村看对象。借了全村最好的灰涤卡上衣,带一盒锡纸的江帆烟,骑自行车随父亲去女方家相亲。农村南北炕坐满人,我和女方站在中间给各位点烟,根本没看清女方长什么样,到媒人家父亲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不知道。父亲说,既然你没意见,我说说。你也看了,人家是根本过日子人家,屋里屋外拾掇干净利落。人也不错,挺朴实的,我看可以,咱们一个普通家庭说这样的媳妇就行了!就这样,事情就算定下来,第二天准备去我家。回来后,妈妈不同意,说孩子太小,不能着急,以后再说。第二天我起早通报女方家不要来了,一段姻缘就此搁浅!按照东北农村当时的风俗,男女婚姻促成基本如此。快的从介绍到结婚两周时间,慢的不超过一年。谈不上什么感情,只不过薪火相传,遵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老法则,离婚率很低!
 
 
 
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相亲过后,男女双方没有意见,择日相门风,也就是要彩礼。女方组成重要的亲属团到男方家中,姑娘列出彩礼单,由媒人交给男方。男方拿出意见,媒人再到女方那里协商,意见统一后开席喝酒。40年前彩礼4大件:缝纫机、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大多数要钱,主要娘家经济条件不好补贴家用;再一个婆家兄弟多,要钱给姑娘攒着以后过日子。如女方要现钱800元,男方不同意,媒人从中撮合,折中600元,基本成交。除此之外,还要四铺四盖、衣服、鞋袜等,袜子一般都要一打(12双)。
 
 
 
在相门风时,确定具体结婚时间,大多数定在正月,初六居多,过完春节就开始忙活。村里的姑娘分成几伙,代表东道主挨门逐户通知,邀请喝喜酒;小伙子帮助挨家借盆借碗、借桌子、借凳子,正日子端菜倒酒伺候席。待遇每个人一盒一角五分钱的握手香烟、一条白毛巾,早晨吃一顿面片,结束时喝酒多加几个菜,忙的不亦乐乎,尽心尽力!厨师都是当地的名厨,下手是亲戚朋友,菜是冬储的白菜、土豆、萝卜、大头菜、酸菜、粉条等;荤腥猪肉、小鸡、大鹅。普普通通的菜,经过精细加工,居然做出“六碟六碗;八碟八碗”酒席,味香色俱佳,令人叫绝!正日子,娘家两辆马车将新娘子送来,婆家上去两名青年接过大鞭子,把车赶进院里,待娘家客人下车,把车再赶进生产队卸车喂马,尽地主之谊。婚礼这边也很简单,新娘子蒙头红,抱斧子,赶进跑进屋里,怕五谷杂粮打,进屋后坐福,掀盖头,压车的孩子得到几块钱红包后乖乖下车,结婚的仪式就算结束。酒席安排在左邻右舍,南北炕坐满人,开席先上凉菜,然后是热菜,喝的是散装白酒,娘家客人抽迎春香烟,二角七分一盒;自家人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主食小米干饭,尽情吃、尽情地喝,酒香弥漫村子大街小巷。菜上一半时,就要借(倒)盘子,否则盘子少周转不开。最有看点的是小孩子就餐,上一个菜抢光一个菜,抢不着摔盘子,需要大人看管,分餐而食。那个年代,喝酒的人特别少,所以吃饭很快,东道主也不希望压桌,还要招待下一拨客人。伺候娘家客人要找机灵的小伙子,说话要特别注意,否则让人挑理。如客人碗里没有饭了,问是否再添。应问:还上饭吗?不要说:还要饭吗?客人当时反击:要饭也到不了你们家门口!酒席结束后,娘家还要偷盘子偷碗,带队的和婆家敲定回门时间,之后乘车而去!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