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里的“乡下人”(报告文学)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1:04 阅读(0)
大都市里的“乡下人”(报告文学)
孙治民(陕西周至)
屈毓晓先生在39研究所工作,在省城少说也有40多个年头了,虽然说他人在城里,但他的心还一直纠结着家乡的事,家乡人亲切称他是大都市里的“乡下人”。
对屈毓晓先生来说,这个称谓倒也切切,不是吗?为了发掘、搜集家乡古镇历史文化,10多年来,他一趟接着一趟往回跑,家乡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因我与屈毓晓先生爱好兴趣相同的缘故,就多了些接触和往来,不妨,在这里就说说他发掘研究家乡古镇历史文化的事。
我与屈毓晓先生同住在一个镇上,只知其名,说起我们俩怎么相识,那还是一次偶然的事。我们村上搞历史文化开发,知道我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就请我做村上历史文化开发策划,我对民俗传统文化颇有兴趣,就欣然答应,并积极参与其中了。开发历史文化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颠前跑后忙活了一个多月,搜集到手头的历史资料都是一些凌乱的碎片,缺乏有据可查的史料,正当我为这事困惑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屈毓晓先生相识了。一天晚上,我接到了来至省城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自报家门,说他名叫屈毓晓,我有点愕然,屈毓晓这个名字听过,也知道他家也住在镇东关,但我从未与他谋过面,他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呢?未等我回话,电话那头说:“不好意思,是我唐突了,我看了你发表在《周山至水》杂志上《终南五景今何在?》的文章,才知道你的电话,就冒然打进来了。”屈毓晓先生的话一下提醒了,忙接话说:“写的不好,让你见笑了。”屈毓晓笑呵呵说:“挺好的,看了你写的文章我心里很高兴,看是遇到知音了,不瞒老弟说,我也热心家乡古镇的历史文化,也写了几篇文章,要是有兴趣的话咱们兄弟见见面相交流一下如何?”听屈毓晓先生也在研究古镇历史文化,甚是欣喜,忙说:“那感情好,我们是该见见面。”“好呀!明个我就回来,到时给你打电话。”屈毓晓先生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屈毓晓先生从省城回到家乡古镇,一下车就直接来到我家,还未坐稳就从包里掏出他将要出版的《终南古邑》文稿让我审阅,出于尊重和礼貌,我接过文稿,说了一些客套的话就算了事。
送屈毓晓先生走后,我漫不经心地翻阅了那本书稿,翻着翻着,一下惊喜起来,我先前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稿中全都有了答案,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当即拨通了屈毓晓先生的电话,聘请他为村上历史文化顾问。在屈毓晓先生的热心参与和共同打造下,州城隍庙得以复原,地坛,条梅书屋、伏波神泉的故事也串了起来,城隍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屈毓晓先生治学严谨,为了考证钟馗故里所在地,三上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历史文献,确立了唐时的终南县治所终南古镇就是钟馗的故里,正是由于屈毓晓先生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作依据,终南钟馗故里才顺利得以注册。
去年初秋,楼观道文化研究会拟定举办道德大讲堂,我推荐屈毓晓先生作楼观道和终南道的讲演,因办会领导对屈毓晓先生学识不大了解,怕把会搞砸了,有点迟疑,我坦言说:“我相信屈毓晓先生的学识,要是搞砸了,你们就把我这个副会长给撸了!”办会会长见我撂下了狠话,就勉强答应了。开讲那天安排了四个主讲人,把屈毓晓先生安排到了最后,办会会长跟先生说:“屈老师,你从西安来,不着急,先好好歇一下,把你安排到下午最后一个,随便说说就是了。”屈毓晓先生明白办会会长话的意思,淡然笑笑说:“行,谢谢领导关心。服从领导安排。”待到屈毓晓先生上台演讲时,已是下午四点多,屈毓晓先生慢步上台,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开始了他的讲演。屈毓晓先生从楼观道破题,娓娓道来,引出了上清太平宫、重阳宫和宗圣宫的发展历史历程,从上清太平宫又引出了重阳七子和苏轼的上清宫词……屈毓晓先生绘声绘色的演讲,震惊了所有听讲的人,台下不时地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