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的罐罐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46 阅读(0)

家乡的罐罐茶

 徐志能(甘肃定西)

 
罐罐茶是陇中乃至大西北传统的品茗风俗和饮食文化,但在家乡却别具特色、韵味和风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在土炕墙台上镟一个口径约十公分上小下大、一尺多深的圆窟窿,中部镶嵌几根铁条,下部与测外墙钻透下掏个盛灰的仓仓,即成最简易的喝茶炉子;或用黄土泥捏筑一个一尺多高圆柱体小巧玲珑的茶炉子,端放在土炕沿上,盘盘腿一坐,即可喝茶。喝茶时,将各样劈柴、驴粪蛋蛋、牛粪片片、羊粪块块架入炉子点燃,在炉口搁一个拳头大小的砂泥茶罐子(青灰色,口小底大,沿口凸有聚水的小嘴,嘴后侧有手握的耳形把。后来有在罐罐沿口下用细铁丝拧个长把柄,柄上缠上布条,以防烫手),盛上水、下入茶叶熬煮,水沸茶溢时,喝茶人不时用篦茶棍(稍长于罐身的扁小木棍棍)将翻滚的茶叶反复搅压,直到熬成酽酽的黄褐色茶水,滴入小茶盅下着“茶垫子”(粗粮馍馍、炒面等)连喝带吃,品味茶香,填饱肚子,俗称喝罐罐茶或捣罐罐茶。
 
 
 
家乡的罐罐茶浓郁香醇,荡气回肠。农忙季节,大男人们(也有女人)天不亮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熬罐罐茶,一罐子茶下肚,神清气爽、精神振作,下地劳作,唇不焦,口不燥;收工回屋,先押上一罐子茶,疲劳消除后吃起饭来食欲大增。冬季农闲,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走亲串门,凑在一起围炉而坐,晒出上好的茶叶,端上可口的“茶垫子”,轻咂慢品,说古道今,谈笑风生,暖烘烘、乐融融,既过着茶瘾、分享幸福,也很自然、平和地在茶的余香中将亲情友亲升华。羊倌们清早美美熬上一罐子茶,跟着羊群在深沟大涧转悠整天都不觉疲倦,在夜幕降临的归途中,铿锵的吆喝声和着噼啪的羊鞭声回荡在幽幽山谷。有茶瘾者要是不喝茶,到了下午,口干、目涩、体乏、神迷,头疼不已。故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辞,也有“早上一罐子茶,胜过神仙的大”之笑话。
家乡的罐罐茶茶道深邃,茶德厚重。招待亲友最实诚的礼节是喝罐罐茶,家里来了客人,先礼让上座,管你渴不渴、饿不饿,总要先架火让你喝一罐子茶,随后就是美味佳肴。要是客人多就轮换喝,长者在先,晚辈轮后,或晚辈煮斟给长辈喝,从不让几个人同时熬喝一罐,否则就大有失礼。饮茶期间,叙旧聊新,谈天说地,所有深情厚谊都饱涵在浓郁的罐罐茶香之中。记得儿时,家里来贵客,多是爷爷或爸爸陪茶,若是长老,爷爷或爸爸就亲自熬茶陪喝,头罐茶全斟给客人,之后每罐先给客人沏后给自己倒,要是同辈或晚辈,只是架架火、抽烟陪着谝话,直到客人续茶喝好。我和弟妹争先恐后拾粪蛋、提凉水、端馍馍,主要意图是挣一块馍馍吃,客人刚要给我们掰馍馍,爷爷或爸爸就立即打发我们出去玩,妈妈也在厨房喊我们。当时虽不乐,但后来懂得,爷爷、爸爸和妈妈生怕我们失礼丢人,生怕客人说我们没有教养。只有爷爷、爸爸独自喝茶时,我们凑近细赏熬品罐罐茶技艺和风趣,最有意思的是爷爷每天喝茶第一盅先要神秘庄重地在地上奠一下,然后自己慢慢品饮,我根问其故,答曰:天地伟大,神祖在上。喝到最后,将罐罐里熬薄的茶叶全倒在茶盅里慢慢咀嚼吃尽。最令人崇拜的是爸爸每天喝茶特早,喝罢将茶罐、茶盅涮净摆好,端上喝茶水和馍馍,架旺炉火,叫爷爷起来接着喝,他才去干活。
 
 
 
红白喜事客人行礼和东家款待第一道礼仪也是罐罐茶。客人一到,先要给东家先祖上香扣头奠茶,然后将上亲都礼让在上窑上房上座安排专人沏茶伺候,其他亲友在闲屋或院落各自熬茶,茶食之后,才用美味佳肴款待。就连祭祀神灵首先依然是罐罐茶,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在给灶神毕恭毕敬献上一杯芳香四溢的罐罐茶,旨在恳祈合家平安,万事吉祥。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