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的微信时代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29 阅读(0)
老爸老妈的微信时代
李托弟(甘肃通渭)
曾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孙子问奶奶:“奶奶您看我有范儿吗?”奶奶说:“哪能给你没饭?在锅里,自己盛。”哈哈!孙子问爷爷:“爷爷您有微信吗?”爷爷无奈地说:“一辈子是你奶奶说了算,我哪有一丁点的威信?”哈哈哈!
瞧瞧!这就是代沟。虽然只是一个幽默的段子,体现的是中国汉字里同音字读法的误区,不过你还别说,由于地区的贫富差异,落后贫困山区的老人们说没手机微信还真不稀奇,不过我郑重的告诉你,那已经是昨天!
今天,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我国4G基站规模已经超过了456万,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全国98%的行政村都已经通上了光纤和4G网络。而且,中国的网络不管无线网络还是固定网络,都是目前世界上覆盖最好的网络。由此可见,时代的进步和高科技正一步步拉近着城乡差距,也一步步缩短着人与人的距离……
可生活在眼下的六零七零后的人谁不知道,在还没有电话的那个年代,那个一切都慢,慢得一生只能够爱一个人的那个年代,书信才是唯一的通讯方式,一封信再近也得走两三天,远在天边也有亲人的,一封信自这边寄出去,收到回信注定就是遥遥无期。
我小的时候,总记得姐姐爬在煤油灯下给远在陕西的小舅写信,而每次写信,外婆就要把她想说的话攒上多少个白天和黑夜,然后打包从二十里远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带到我家来,一句一句说着,姐姐一行一行写着,写上几行给外婆读一遍,然后问外婆下面咋写,还写啥,外婆补充一点姐姐就再写一点,涂了写,写了改,直到外婆把她想说的话,把她所有的思念星星点点全都不漏地说完,然后听姐姐认认真真地念上一遍,确认再没落下该说的话,这才放心的让姐姐叠起,小心的装进那个小小的信封。那是多么厚重的母爱,是特别的牵挂,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种放心不下……
说起外婆,真是一个苦命又倔强的女人,外婆就是一段苦难的岁月。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抚养着六个儿女,缺衣少食的一大家子人,吃了上顿难以解决下顿,在当时节食不如减口的这种理念的推动下,才十七岁的妈妈就嫁给了爸爸,过后的几年里,我的大舅在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接着外公也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唯一给外婆留下的就是还未成年的需要人拉扯的四个孩子,小舅是最小的可是最有出息,十来岁就跟上去陕西割麦子的村里人去讨生活,就在那个能吃饱肚子的地方落下了脚--把他自己送给了当地无儿无女的老两口。虽说为家里减轻了负担,但他把外婆的心又带走了一瓣。
要知道,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是为了生存,有哪个母亲舍得让自己的骨肉流落他乡? 但迫于在家只有挨饿的困苦,外婆挨着揪心的疼痛去看了儿子的新家和他的养父母,听说那时小舅的养父母对小舅并不好,外婆在往回来的火车上哭的撕心裂肺。
再后来外婆可能靠扒火车还去看过几回,每次先要从家里操着裹过的小脚翻山过河地走上一天的土路,然后到火车站趁混乱爬上火车,逃票时一路就爬在别人的座位下面……
不是外婆刁钻,更不是外婆不自觉,外婆人很好也很通情达理,人也很志气,一生口碑也很好!只是那时的人都实在太穷太穷,而她更加没一分钱,但是,她太想见自己的儿子,于是就带上亲戚四邻帮凑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盘缠爬上火车,可想而知她在承受多大的磨难!
可但凡做过母亲的人都清楚,在那般情况下,只要能见儿子一面,母亲什么都能豁得出去,就别说是一张脸,就是拿命能换取儿女的幸福平安,相信每一位母亲都会慷慨到眨都不会眨一下眼,逃票被人家发现后的推推搡搡算得了什么?只要中途列车上的工作人员怜念她的可怜别把她往下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