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丽回答一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21 阅读(0)
以美丽回答一切
晨 晨(河北邯郸)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央视每日的提醒、对原生态贵州的向往,使我终于坚定了提前游览贵州的决心。在湖南新化县短暂停留后,直奔这次春游贵州的第一站——西江千户苗寨。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多山、多水、多民族、原生态是贵州旅游的特质。在往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寨的路上,沿途的喀斯特地貌风景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淅淅沥沥的小雨更平添了梦幻的意境。苍翠欲滴的植被、清新湿润的空气,给久居北方的我们以耳目一新、神清气爽的感觉。我们的旅游大巴停在苗寨的西南门广场,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高耸、富有民族特色的苗寨大门,门楣上“西江苗寨”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我们跨过寨门,沿着青石板路往里行走,古铜色的吊脚楼沿街布局,石板路右侧的白水河穿寨而过,河水潺潺清澈见底,给苗寨增添了秀气灵气。举目向东北方向望去,只见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连绵成片,一眼难望边际,真不愧为天下第一苗寨啊!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西江千户苗寨?!导游引领着在6号风雨桥旁停下,找到客栈,我们迅速将随身物品收拾停当,顾不得休整,拿着雨伞匆匆下楼,迫不及待地加入游览大军,徜徉在这古老的西江苗寨。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苗疆绵延千里,村寨难计其数,但没有任何一个寨子,敢于挑战西江苗寨所独有的骄傲头衔——“千户苗寨”。聚居在西江的苗家有1200多户,人口逾6000人,其中99.5%的人都是苗族,是名副其实的千户寨,也是中国最大的苗寨。在全国乃至世界而言,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生态”文化最纯粹最完整的地方。
吊脚楼是西江苗寨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观之一,这与故乡华北大平原规矩方正、整齐划一的民居村落形成最为鲜明的对比。北方严寒,民居的主房一般为坐北朝南砖混建筑,钢筋水泥浇筑,建筑墙体大都厚实结实,抗震性能强。而吊脚楼主要建筑材料是当地盛产的山木,房子的框架系槜卯衔接,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有上百根,上千个槜眼。造房木匠虽没有文化,不用图纸,但仅凭一墨斗墨线、角尺、竹竿尺、斧头、凿子、锯子,便能使吊脚楼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房子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之上。苗族建筑,实际上是苗族的一种群体艺术,凝聚了苗族先祖的集体智慧。之所以建干栏式建筑,一则因为苗族的先祖在迁徙中,所到之处,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蚤蝮蛇,建吊脚楼,以避风险。二则依山而建,筑山而建,能节约土地。宽敞的土地用来造田造土,作为维系整个民族生命的源泉。可以说,苗族建筑的方式,是中华民族土地节约的典范。对苗族吊脚楼,专家称之为“建筑界的瑰宝。”
风雨桥又是苗寨一景。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大都是风雨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借助承办贵州第三届旅发大会的东风,在省市有关部门鼎力支持下,所修缮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我们走进风雨桥,只见桥两边坐着两排悠闲的苗族老人,他们身穿苗族服装正在你一句我一句地对着山歌,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但我能感受到歌曲里的慈祥、向上和祝福……我伸出大拇指为老人们点赞,老人们以掌声回应游客。我们不能说苗族没有文字,只是数千年的迁徙,在漫漫长途中,被长江黄河的大水所淹没,被奔波于命的生活所淹没。于是,苗族同胞靠以传承历史、传承文化的,除了苗绣、银器、服饰,唱歌便成了最主要的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