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8:01 阅读(0)
又是一年清明节
在国外呆久了,好多传统的节日都仅仅停留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家庭群。老师今天一提醒,我意识到:马上就是清明节了。
大学时候在古巴,一位室友生日在清明节前一天,致使我一开始看她都不由自主戴上一副悲剧色彩的眼镜,当然这是我的不是。这位姑娘心地极好,眼界宽广,义薄云天,颇有大哥风范,我们都叫她蕾哥。机缘巧合我和蕾哥在刚入学就走的很近,在此后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亲眼目睹了发生在蕾哥身上的一切不可思议,我想:大约她是被很多逝去的人关注着吧,这些“人”是有好有坏的。
对于逝去的人,我一直怀有敬畏之心。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体会到老祖宗特意安排这个日子让我们去怀念逝者,并不是希望我们一直停留在我以为的悲伤情绪当中。我一直浅薄地把清明节看成一个悲伤的日子,忘记了“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这一天,我们不仅忆过往,还要瞻前方。
从小我周围的大人们就都很忌讳“死”字。甚至后来我长大,每年才能从某个遥远的国家回到爸妈身边一次,我们有时候还会因为关于这个字的忌讳闹不愉快。或许由于我长久的处在西方社会,思维在潜移默化中接收了他们对于死亡文化的态度,逐渐地我对于生死这个话题不再如小时候般忌讳。
去年回国前在这边医院偶遇一位朋友,匆忙间得知他的太太住院了,没有多问。后来再次收到他的信息就是去他太太的葬礼。我因为孩子小没有去,只有先生一个人去。他回家来拿着朋友太太的照片(并不是传统的遗像,而是那位朋友选的他太太很美的一张照片),放在家里很明显的一个柜子上,我每每经过看到都有些不自在,遂同先生理论:能否把逝去的这位太太的照片放入相册里?先生大为不解:这是我的朋友,她去世了,我希望把她的照片放在这里。我问:那要放到什么时候?他答:放到任何时候……我无言。后来在另一位朋友家也看到这位逝去的太太的照片,在冰箱上满满的留言备忘贴里,没有丝毫忌讳感。
在我看来,西方人看待死亡,相对我们中国人,可以说他们很多时候都很“看得开”。单从日常生活中,他们就不忌讳说“死”字。无论老少,在讲话的时候偶尔都能听到“怎样怎样ta就有可能死了”,或者“如果ta死了我就怎样”。这若在以前,我会感觉百般不适,因为这样说就好比在咒这个孩子或者老者。
西方也有类似我们中国的清明节,我所了解的西班牙和比利时都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一日,这一天也是公共假期。比利时相对西班牙,信教民众要少很多,所以这一天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多大重要意义的。如果这一天不是落在周末,人们会更开心,因为多了一天假期。新闻上也鲜有提及这个日子。
以前我住在西班牙南部,民众对宗教的依赖度相对高一些,此类节日还是会有一定规模的庆祝活动,同中国的清明节相比,他们几乎没有制造出一丝一毫的悲伤气氛。这也许和时节有关。十一月初的西班牙安达露西亚,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们从夏日的暑热中解脱出来,又可以期盼年末的各类节日,心情大好。一天中除了晚上在家睡觉,其他时候估计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扔到碧空下的阳光里,同亲朋好友齐欢乐。这样一来,任何节日的初衷大约都抛之脑后,变成了欢乐的集会和吃喝。
写到这里突然生出一丝悲伤的情绪。比利时从上周全民宅家开始,便也是日日晴好,艳阳高照,好多时候我都有种错觉:这世上应该没什么不美好了吧。然而现实就是每天上升的那个数字,你我都知。国内一开始严重的时候我在这边也经历了严重的替代性创伤心理,到今天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氛围,可以把自己从抑郁的沼泽中拉出来,尽量积极面对生活。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在此地,愿君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