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风情(节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9:05 阅读(2)
老街风情(节选)
文 | 邓英肇
老街人爱闹热,喜欢办酒。小孩满月,老人做寿,娶亲嫁女都要办。在那月薪几十块钱的上世纪七十年代,送上三五几块钱的红包吃酒席,这种礼尚往来的人情纽带,老街人说它是把锯,锯来又锯去。
酒席不办在店里,办在家里,办在家里吃得随意。这家摆几桌,那家摆几桌。街沿上,天井里,能摆的地方都摆。比起酒店定座,吃了就走的高消费,这种来多少客,开多少桌,吃得再久不催客的平民酒席,更显得人气旺盛,气氛喜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办酒席首先组建伙头军。老街人热忱,帮厨的大有人在。上自掌瓢的大师傅,下至洗碗的勤杂工,都由老街人自发担任。地方上酒席菜是传统的八大八小,凉盘蒸菜十六个碗,沿袭旧制不花哨,只要掌握生熟咸淡就行。技术性不强面子大,露脸的差使人人争着干。主人感谢,他们说不谢,得谢您给机会操练!
吃酒的人大都是老街人。老街人穿着不讲究,上班工作服,下班工作服,吃酒时才换衣服。穿得干净,人也斯文了,明明是干净的凳,也要拍拍吹吹。一但端上酒杯,就没有了形象的顾忌:大块的肥肉塞进嘴,嚼得嘴角流油。酒杯碰得咣咣响:“干,干,不干的是卵!”
女人不喝白酒,喝那种放糖精加色素的汽酒。汽酒不醉人,但她们喝得比男人还兴奋。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八人一桌的女人戏,唱得酒席炸了粥——大嫂子调侃满嫂子:“你眼皮子水泡泡,昨夜莫睡好?”满嫂子反讥大嫂子:“你男人出差才几天?就叫化子充正人。男人从来不吃亏,今天把你放松,日后叫你吃紧!”二姑子老实鼻子空,温吞水说话笑死人,她说猴子莫笑兔子尾巴短,哪个离得开骚男人!于是女人们笑成一堆,酒也泼了,碗也打了……
比较年轻人的吃相,老年人吃得很斯文。老街上有脸面的老人济济一堂,正襟危坐。他们还保留吃祠堂酒的习惯——随着“趁热趁热”的开场白,他们步调一至地夾莱。随着“随意随意”的劝酒声,他们整齐划一地举杯。吃得循规蹈矩,喝得有板有眼。看得邻座的男人摇脑壳,说撑足了面子,饿瘪了肚子。看得邻座的女人咬舌头,说蜻蜓只点水,不吃烟火食!
酒席的高潮,是在放过鞭炮上丸子的时候。所谓丸子,是碎肉揉成的肉团。象征圆圆满满。酒席圆满,人生圆满。出于感激,主人总要依次敬酒,说些客套话。寿酒文雅,寿星小呡一口即可。若是喜酒,好事的客人便会缠着新郎不放手,不管你喝不喝得,说好事成双,一定要喝两杯。喝了两杯不行,说早生贵子,得喝三杯。喝了三杯还不行,说四季发财,要喝四杯……如此变着法子灌新郎的酒,叫他当晚圆不了房,还振振有词地说,讨婆娘哪有这容易,好事多磨……
日头偏西,酒席该散了。但男人们喝得不想走。张三说:“老,老二,你伢崽下个月结,结婚,到时別,别忘通知我。”李四说:“五,五哥,你娘的寿酒和,和满爷的酒双了场,往后推,加,加寿!”……
话说够了,酒喝足了,回家的时候人醉了。孩子扶着老子,女人搀着男人,东倒西歪地回家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曲终人散的时候最扫兴。但老街的洒席散得很美——夕阳下,青石板路上趔趄的脚步,敲打着“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民俗风情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