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纪行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8:35 阅读(1)
海参崴纪行
四川武胜∣小河堰
如果不踏上俄罗斯的国土,就无法了解当今俄罗斯到底有多么贫穷,也无从知晓三十年前那个强大的苏联帝国、已经衰败到了何等地步,更不会明白美帝国主义对苏联的和平演变、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
如果不跨过乌苏里江以东的滨海平原,就不知道《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葬送的祖国疆土有多么广大,也无从知晓那些侨居海外的领土有多么肥沃,更无法知道她们现在的处境怎样。
如果不开启海参崴的旅游之门,就领略不到海参崴的独特之美。
见证俄罗斯的困境
从浑春到海参崴,一旦跨出国界,路况就差了很多,个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开发图们江地区的报告。1992年,中国批准开放珲春市,俄罗斯宣布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纳霍德卡。1995年12月,中、朝、俄等五国签署《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调委员会协定》。
要对外开放,就得设置对外开放的口岸。中国在吉林省珲春市设珲春口岸,与中国珲春口岸对应的是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
中国珲春口岸的大气和堂皇,那是肯定的,不必多说。而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除了外墙上的俄罗斯双头鹰国徽及其之下的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俄文缩写字母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丁点儿显示国家气派的地方。
可以说,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寒酸到了不能再寒酸的地步。
远远看去,克拉斯基诺口岸与一个被遗弃在荒郊野外的锈迹斑斑的集装箱没有两样。口岸的进口和出口,都只开一扇十分普通的民用防盗门。入关的门,安装成了自关门,此门时不时被风吹得半开,随后又自动缓缓关上,同时还发出长长的“叽嘎——”之声。不知是因墙壁有点向外倾斜形成的自关,或者是为了阻挡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而有意为之?到底属于哪种情况,我至今无从知晓,不得而知。
“集装箱”的顶部,完全用钢架构支撑,既没有遮挡美化,也没有吊顶装饰,横七竖八的钢架构,一览无余。空空落落的海关大厅里,稀稀拉拉地吊着几枚大约只有8瓦大小的节能灯,光线十分暗淡。大厅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我想,这里的人夏天不使用空调,并不十分难受,但冬天没有暖气,仅凭七尺之躯抵御西伯利亚袭来的寒流,那是叫人十分难过的。
发生在克拉斯基诺口岸有关俄罗斯贫穷的故事,肉眼无法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据导游介绍:从中俄边界到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的那五六千米公路和口岸的板房及其办公设施,俄罗斯当年都穷得无钱修建和置办,全部是由中国无偿所为。
当年,中俄签署有关相互开放珲春和海参崴等地的协议之后,中方认真践约,如期建成了珲春口岸,准时将跨境公路修到了中俄边境,但俄方却纹丝未动。
通过外事部门与俄罗斯有关部门交涉,得知俄方是因无钱而迟迟没有动工,同时,俄方还透露出了打算放弃履约的无奈想法。为此,中国无偿为友好邻邦俄罗斯修路和搭建口岸用房(亦即前面所述集装箱一样的板房)。路、房修好之后,俄罗斯方面仍然无动于衷。通过再次交涉得知,俄方是因无钱置办口岸所需办公设备而无法开关。对此,中方多次对俄方提出严正交涉,俄方居然耍起横来:“爱来不来!”为顾全大局,中国又为俄罗斯的这个口岸无偿提供了全套办公设施。
可以说,俄罗斯的克拉斯基诺口岸,除了工作人员之外,其他都是中国的。
我所见到的海参崴的以下几个现状,同样可以说明,俄罗斯建国以来,发展是极其缓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