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6 05:33 阅读(0)
老家门前的那条小河
四川邻水 | 范小兵
最近,在村级行政建制调整中,我的老家小河村被撤销了,并入了相邻的双峰村。
我的老家在四川盆地的东北部的邻水县。县域内三条山脉南北走向呈川字型排列,东山明月山,西山华蓥山,中山铜锣山。我的老家就在铜锣山的山脚下。
老家的房屋座西朝东,门前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河水的源头为铜锣山上的多条溪流汇聚而成,河道不宽,河水不深,一条小河而已。我们的村子也因此而得名,小河。河水由南流向北,到了邻县境内才掉头向南汇入大洪河,是一条“倒流河”。
小河虽小,但四季水流不断。在我的印象中,小河还从没出现过断流的情形。河水潺潺流过,清澈见底,为对河二岸的村民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如遇天旱,从小河里戽水抽水灌田浇地,自不消说。一年四季,村民们在河里洗衣淘菜,养鸭饮牛,游泳戏水,弄鱼捉蟹,其乐融融。
在我家附近,小河上有一座“开东桥”。桥是典型的中国石拱桥,虽没有赵州桥、卢沟桥那样的名气,但一样的有“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态优美”的特点。桥建于何时,村子里的老年人也不知道,只说他们小时候反正就有这座桥。每年夏季,铜锣山上时有山洪爆发,小河涨大水,洪水甚至要翻过石桥的桥面。但经历了那么多年,经过了那么多次洪水的冲刷,开东桥还是完好无损,足见其的牢固。桥横跨东西,是附近村民进山弄柴,上街赶场,走亲访友的必经之路。桥的东头石坎上长有一颗黄葛树,树根盘根错节,树茎虬曲苍劲,树冠枝繁叶茂,在桥的东头遮出了一大片绿荫。从桥上路过的人,往往就会三三两两在桥的石梯或石栏上坐下歇息,抽支烟,歇口气,顺便也摆摆龙门阵。在我们旁听到的龙门阵中,“仙人剪蛟”的故事最为神奇,所以至今还记得。说是桥的石拱的弧形的中点一块石头上面,有当年修桥的石匠当中的大师傅亲手刻下的仙人,手里拿着一把犀利的“神剪”,这把“神剪”就是专门剪借洪水来兴风作浪的“蛟”的。正因为有了仙人剪蛟,所以开东桥才历经几百年而屹立不倒。我们自然很好奇,曾趴在桥面上去找那块奇石。还真有,那块石头上还真刻有一个拿着剪刀的人,虽然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了,但还依稀可见有迹可寻。
开东桥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一是常常去爬那棵古老的黄葛树,做“藏树猫”的游戏;二是每年三四月间,黄葛树发出嫩芽,我们叫它“黄葛苞儿”,酸酸甜甜的,时常爬上树去摘了来吃,很解馋;三是在过路歇气的大人们那里听他们吹牛摆龙门阵。而今,对河二岸都修了水泥公路,开东桥就成了过路桥。石拱还在,但桥面的石板也变成了水泥路面,桥两端的石梯子自然也没有了,两边的石栏也变成了水泥钢架护栏。桥可能更坚固了,但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受看了。石梯子石栏没有了,过路歇气的人也没有了。只有那棵老黄葛树,还在那里默默的看着这沧海桑田的变化。
小河,当然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一是弄鱼,再就是洗澡。
我们那时弄鱼,有很多种方式。
钓鱼。砍了自家竹林的水竹做鱼竿,用一截化纤线绑上鱼钩,在房前屋后的土里挖了虫鳝(蚯蚓)做鱼饵,主要钓鲫壳(鲫鱼)和“穇子鱼”。但这种方式我们不常用,因为少年人往往没得耐心,坐不住。
拦鱼。选有鱼经常游动的河段,就地取材用鹅卵石截流,把河水拦腰截断,但是又截而不断,水能流过,鱼却不能过。然后就把竹编的“壕儿”压在鹅卵石下,鱼顺水游过,钻进了“竹壕儿”,卡住了动身不得。头天傍晚把“壕儿”安上,第二天早上去取,“壕儿”里可能就有几条十几条大小不等的鱼儿在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