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侗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耳边是悠扬的“多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6:15 阅读(0)
陈立宇|侗歌行板
行走在侗寨青石板铺就的台阶上,耳边是悠扬的“多耶”,远处还偶有零落的蛙鸣。
久居都市,在常被城市的楼群分割得斑斑驳驳支离破碎的阳光沐浴下,忽而听到这种“多耶”与蛙鸣的谐韵,真有如突然穿越远古;然而再一细辨,又并非那么迢遥,因为在鼓楼坪传来的古老的“多耶”明显伴着现代音响,而那个或许长不足年的幼蛙发出的声鸣却总带几分岁月的沧桑。这不由让我想起来时路经的程阳风雨桥。就在桥下缓缓流淌的林溪河畔,几架吱呀作响的水车,似乎真的就见证过花龙在恶浪中救起侗家漂亮姑娘的瞬间,在悠悠的岁月里,总一直在默默地向沿着现代公路乘着高档轿车经过风雨桥的人们,诉说着那个古老的故事。这是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的一次次电光石火般的激烈撞击,又一次次美玉明珠般地完美契合。
其实那也是我心灵的一次激荡。
记得那是2009年的“五一”,我有幸应朋友之邀,来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高友村,亲历了一年一度热烈隆重的侗家“韭菜节”。据说高友村种植韭菜历史悠久,故而对韭菜情有独钟,并把对韭菜的感情融入到甜美的爱情之中而以节铭之。“韭菜节”又名谷雨节。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对历代以农耕为主的侗家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每年的谷雨,侗族老乡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祈愿一年的丰收。谷雨节本应在谷雨日,盖因当年雨季偏早加之新修公路尚未通车之缘,更由于旅游和对外宣传的需要而改期至“五一”。因为当年高友村的“韭菜节”,是政府参与指导的“柳州三江高友第二届韭菜节”,是政府与侗乡合力打造的侗家风情文化旅游品牌。
有一句话说: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对于三江,那就更是名副其实了。三江本就因浔江、榕江、苗江三江汇流而得名,辖内更是河流遍布。正因江河众多,从而也便蕴育出了以侗家为主要居民的极富三江特色的侗族文化。
自古就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之说。而这个桥,在三江的侗寨,那更是名扬中外。人类从蒙昧时代开始,就有“逐水草而居”的习性,侗家当不例外。而有水必有桥,于是,风雨桥便应运而生。三江地处桂北山区,森林密布,盛产彬木,在钢铁极度缺乏的旧时代,侗族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运用了榫卯抵承联结的梁柱体系,用木料建造各种建筑物,其中的桥梁即为其典型建筑之一。就在县城至高友村路边的林溪河上,巍然屹立着的程阳风雨桥,又名永济桥,始建于1916年,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雨桥集廊、亭、桥于一身,故又有廊桥之称。
风雨桥既作交通之用,更是侗家男女遮风避雨对歌传情的所在。
侗族自古就是一个歌的民族,“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挂嘴边的话。取材于大自然的原生态唱法,是侗族流传了500多年的绝技。“汉族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侗乡因而被誉为“诗的世界,歌的海洋”。宛如天籁的侗歌传承记录了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侗族的青年男女在交通不便的年代里,以“走寨”的形式谈情说爱。可以想象,在风雨廊桥上,岁岁年年,年年岁岁,该演绎过多少“十八相送”的不老剧情。风雨桥边,就流传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年轻夫妇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把女的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叫培冠的侗家漂亮女子而作怪。丈夫布卡急得在河边大哭,差点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深深为男子的痴情感动,于是飞天而出,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