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随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3:11 阅读(0)
尉惠全||采风随想
作者:尉惠全
7月12日,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空气清新,人心舒畅。我随县作协文化采风团,参加了“感受自然气息,体验乡村文化”活动,采风之处是白沙河湿地公园和美丽乡村张家坪。这是我常去之地,但同二十几位文人同行,做为一次正式活动来到此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我不是在亲近自然,而是在亲吻这块热土,触景生情,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01
车行驶到瑶台山脚下,我看见我村头家水地上耸立着塔吊,我知道这是建设大运城后花园的体育场项目。
头家水地、二家水地、三家水地,这是我们村祖先们流传下来的叫法,千百年来,白沙河里的水,永远跳跃着、欢快地流淌着。村人们利用东高西低的自然地形,在瑶台山脚下的沿边,修渠引流白沙河里的水灌溉农田,别说没有机井的年代,千百年来就这些水浇地,在旱灾之年是村人们的保命田、金银罐、心中丰收的希望。
时光是一条河,悄然流逝。回忆是一场雨,淋湿心情。我是吮吸着水浇地禾秆的乳汁长大的,她记载着我童年、少年的玩耍、劳动和快乐。那时放农忙假,童年时代是割草、拾麦穗,到了少年时代主干的活是拉平车,从队里的马房装满湿漉漉的牛马粪,拉运到头家水地或三家水地,一晌三趟,小承包式的。从集贤街到瑶台山下的头家水地,这一路几里长,全程是上坡路,三个小伙伴,拉着湿漉漉、冒尖尖、满当当的一车粪,是不能松一点劲的,松动了车就会向后倒滑,每个小伙伴都是卯足了劲,累得两条小腿发软发酸,谁若不用足劲偷懒,下次结合时就没有人愿意和他是一组了。拉运过程,每次都带有竞赛性,谁都不想做最后一组,运到了长出一口气,笑闹也就开始了。返回时全过程就是下坡路,我们将三个平车连接起来,前两车辕杆和辕杆交叉连在一起,两个被带捆绑相连,坐在第二车前面的人,手握第一个车的辕杆掌握方向,坐在第二车后面的人手握第三个车的辕杆,下坡车速太快时,高举起车辕杆,让车尾巴擦地产生摩擦,起刹车作用,下坡的过程,车速在惯性作用下,一直是加速度飞快飞快地,小伙伴们郎朗的笑声和呼唤声刺破天空窜入云霄,释放着劳动的快乐。
因此,我对拉车的感受是很深很深地,多少年了我的眼前老晃动着一个拉车人的影子。
那是一个下雨天,我行走在一条泥泞的坡路上。距我不远的前面,一位车夫拉着满满一车煤在艰难的爬行。雨水和他的汗水搅合在一起,从他黝黑的脸上向下流,一滴、一滴地落在他脚下泥泞的路上。
他每一脚落下去,都将稀泥溅起,印出一个深深脚印。突然,陷在泥泞中的腿打个软滑倒了,破了皮的手臂流出血,溶进地里。他双手紧紧压住车辕杆不松半点劲,将脊背像虎跃般地躬起,紧咬的牙齿发出“咯咯”的声响,使拉绳深深嵌入肩膀里,车未向后滑动一步,然后,吃力地提起车辕杆,东一扭,西一拐,曲里拐弯地拉着车继续前行。蒙蒙细雨中他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牛,低着头,只是向前拉着、拉着。两行深深的车轮印,在车尾后面。拖了老长、老长.......
拉车人的韧劲、执着的形象,他那百折不回的毅力,高高躬起的脊梁,打动了细雨中望着他的我,我的整个心溶化了、沸腾了。似乎这个不停晃动着的身影就是我,不,这还是你、这还是他,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品性。
02
到了白沙河湿地公园的峪沟里,同行的才子才女们,融入到云雾缭绕、绿意葱茏、画满山河,美丽仙境一般的自然情怀里了。赏莲观水看绿色,金花莲花芦苇荡,欢乐的笑声随雨随雾随云,在山间缥缈,都醉在了诗的意境中。我极目远望,隐隐约约看见了山坡沿上,云雾里残留着的废弃的旧窑洞,想起了我的战友刘,就是这刘家沟的,就是这窑洞的主人。他曾对我讲:一次探亲回家,不知是恰巧家里的盐没有了,还是一场鸡瘟,家里连换盐的鸡蛋也没有了,家里真的没有盐了,断顿了,让我深刻的感受了贫穷带来的心酸。当时,我刚走进家门,见我娘在院子里,高兴地就叫娘,娘见我回来了喜悦地应了声,转身吩咐我嫂出去借点盐,她去给我烧火做饭,因嫂子不愿意去借盐,我接过嫂子手中的碗,借盐回来,不知是这半碗借来的盐太沉重了,还是我被这极度贫穷刺激到,头晕目眩没有看见门槛,被门槛绊倒重重摔在了地上,碗摔破了,盐撒了一地,我嫂子慌忙拿着笤帚簸箕,将捡不起来的盐扫进簸箕,转身出屋,坐在石墩上,簸、搓、挑、捡。在她眼里那每一粒盐都好似是一块银元。我久久地看着嫂子在簸箕里挑捡盐的样子,心在一阵阵的发痛,任贫穷带来的心酸泪水在我脸上默默的流淌,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咬破自己的嘴唇,和泪一起向下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