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最想回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2:00 阅读(0)
史录选:教师最想回家
原创 雪猫 雪猫的世界
台湾教授欧用生的《课程语录》,我已读数日,至今还在继续阅读。欧用生的文字浅显生动却极富有思考的东西。比如,语录98:回家?欧教授说:“教科书是教师的家,是教师的舒适区。”
读此不由地引发了我的某些感触——
1、最舒适的地方也最容易僵化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直至今天,我上课还是没有离开教科书的约束。每节课之前,我要深入备课,制作课件,甚至浮想联翩一番,预设一下第二天这一课如何去给学生教学,假如,没有了教科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一只没头的苍蝇乱撞东西,这种教学程序,在我的身边,每一位教师都在这样做,时间久了,的确,思维僵化了,为啥?因为教科书的思维捆绑着我们这些教师的思维,甚至,我们从来不敢去质疑教科书,我们总认为教科书就是葵花宝典,神圣不可侵犯。这种已将形成的思维模式,就是长期僵化的结果。虽说僵化,但,的确我们因为教科书的依托而感到特别舒适,比如,上级领导下来检查我们的教学工作,只要我们把教科书玩透彻,任由我们随意摆布,只要耍出花样,赢得阵阵喝彩,这就说明了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成效。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于这种僵化思维的表现,却很少去思考背后的那些腐朽的东西。欧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他主张我们教师并不是完全扔掉教科书,而是要思考如何进入教科书,如何接近教科书,如何和教科书交朋友。这就是寻找一条回家的路。
2、努力寻找自己在课程上的位置
寻找自己在课程上的位置,说穿就是教师要敢于徘徊和迷路,勇敢地寻找路。在生活中,看似无路,但条条都是路;看似无家,但处处都是家。同样的一门课程,有的教师教学起来运用自如,有的教师教学起来漏洞百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正如欧教授所言: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没有位置,那还有家?欧教授说,用自己的话,唱自己的歌,说自己的故事,让自己成为自己故事中的作者和读者。这是不是隐含着一种自我探索的因素?别人占据的位置,把你搁在哪里,就是受罪。生活中,活得潇洒自在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3、每星期至少一天为教科书安息日
一周五天,如果紧抱教科书不放,这就说明了你这个教师完全失去了机动灵活的自动权。欧教授说,每星期至少一天,不要教科书,教师自己做自己的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去看看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或者,到远方去旅行;或者,组织学生看看书,谈谈心得;或者,编一个舞台剧,自己亲自表演一下,等等,每周总得要有这么一天不要教科书的学习生活日。欧教授的这个观点让我看到了学校教育教学从封闭的室内逐渐步入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生活实践去学习,去感受。
教科书这个教师的家,其实就是别人在别的地方为了某种目的替我们写好的剧本,我们只是充当了一个演员的角色,为此,几十年背书束缚而感到特别艰辛。欧教授说,家和路决定了方向,管制了观点,控制了思想,所以,我们既要让这个家给我们提供温暖,又要完全脱离这个家,不受羁绊,成为一个独立发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