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孝德文化在西华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09:39 阅读(1)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孝德文化在西华
                文何建华
 
     
     解说:豫东平原的西华县孝德文化源远流长,氛围浓郁。这里不但有远近知名的奉母城村、奉母镇,而且有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刻木故事流传,惠及当世,影响深远。
     主持人: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西华县城主干道之一的奉母路西端,请看这个路牌:奉母路。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每天从这里经过,当地人大都知道它所承载的孝道文化内涵。本期节目就从这条路的名字说起,听听它的渊源,感受一下西华人对孝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
     采访一:何建华(记者)随着西华城市化进程的加大,道路命名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县里组织一班人几次讨论道路命名问题,我都参加了。我是奉母镇人,知道奉母城村的来历,了解孝文化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和往下传承的重要意义,所以我就利用这个机会,积极争取和建议县城有一条主街道能够命名为奉母路,让路名作为一种载体,在潜移默化中使城乡居民受到熏陶,对外地人也可以施加影响。几次讨论下来,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经时任县委书记赵新安同志拍板,就这样定了下来。现在,广大居民都很认可这个路名,作为奉母人,我也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采访二:黄振兴(西华县政府督学,教体局副局长)我也是奉母人,这条路命名为奉母路,我是积极的支持者,因为它的背后承载着十分丰厚的孝德文化。只要这条路存在,我们奉母镇的孝德故事传播就不会停止,就会惠及世世代代。
     解说:奉母镇是西华县最西端的一个农业大镇,人口大镇,距离县城40多公里,属于漯河、鄢陵、商水、西华交界地,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岗张村就诞生了西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由于历史和建国后行政区划的原因,至今该镇仍远离省道和国道,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这里的孝德文化独树一帜,传播久远。孝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主持人:大家看到的这个破旧院落,是位于奉母镇政府所在地的奉母村王家祠堂旧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里办的一所学校名叫奉母联中,因为教学质量高,周边四五个县的学生都跑到这里求学,因此远近闻名。留在大门两侧的对联,就是当年的痕迹。上联:兰惠承雨露;下联:桃李报春晖。大门的西侧,立有一块石碑,碑额四个字:父子翰林。父亲王鼎镇,儿子王遵训先后中进士,又授翰林。奉母城村的村名来历,就与碑上作为父子的王翰林王鼎镇有直接关系。
 
     解说:奉母城村原名夺母城,这里有一个流传很久的交枪夺母的故事。据1993年版《西华县志》记载:古时候,西华城西80里有一村寨,该村一老妇有二子,娶二媳,皆很孝顺。兄弟分家时,争养其母,互不相让,议定轮流奉养,但这一家恭请时,那一家挽留不放,起初口角争执,后发展到动用器物相互打斗。交枪夺母这事,广为流传。民间称村名为夺母城。明末本村进士王鼎镇,以其事可嘉,但夺字不雅,改为奉字,易名为奉母城至今。
     采访三:王瑞典(王鼎镇第21世后人)先祖王鼎镇,是明朝崇祯年间辛未科进士,公元纪年应该是1631年。最先任陕西西安府推官,因官声好,屡次升迁,清朝统一江南后,他以应天府丞改授东南驿传道,成绩卓著,不久因病辞官归里,悠游田园二十年,潜心著述,并与本县进士吴中奇于顺治十六年同修《西华县志》。他的儿子王遵训,是清朝顺治年间乙未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不到五十岁便辞官归里。人称父子双翰林,这是我们王家的骄傲,是王鼎镇把夺母城改为奉母城的,我们王家以及我们这一带,孝风历代盛行,都与先祖改村名和身体力行有关。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