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水泥缸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2:50 阅读(0)
两口水泥缸
(潘仕栋)
每 过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去清理家中的杂物。环视室内,两口水泥缸突兀地映入眼帘,如何处置这两口水泥缸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两口水泥缸闲放已久,极占空间,可在农村,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太多了,普遍都敝帚自珍地收之藏之。不遇大拆大建,没人去理会那些曾经的宝贝。经磋商讨论,我们草拟了两个方案:一是砸烂丢掉,这下“狠手”前先须下“狠心”;二是转送二舅。他家养猪,拿来装猪饲料挺好。二舅同在本屯,穿村过巷,仅几百米的距离。然而用惯了轻便的塑料缸,估计二舅也未必会领情。
水泥缸,顾名思义,用水泥搅拌石沙,往模具上浇注,固定成椭圆形的缸体。通常高1米,缸口直径0.6米。家中的两口水泥缸比我年轻一些,但也有30多岁了。它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到来是偶然,也是必然。彼时,陶缸不多,塑胶缸更少,木制竹制的米柜在防鼠功能上较差。水泥缸可蓄水可储粮,又有人上门现场制作,颇受大众青睐。
1987年初,我、妈妈、妹妹随父亲迁至德保县足荣中学。头几天,我似乎听到附近传来猪的叫声,但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疑惑告诉父亲,父亲说:“我们这一排共9户,就剩我们家没养猪了。”过后我才知,当时学校约90位职工,除了未婚青年或家属未随居,其余不管是双职工还是单职工,大概有6成职工养了猪。那阶段,足荣中学的职工宿舍在县内各学校属中上水准,卧室、天井、厨房成套配置。天井大多演变成猪栏,这乃生活的选择。另一方面,当时的足荣中学,自来水已入户,无奈停水现象频频发生。赘述如此旧事,大家便明白那位操着隆桑口音的制缸匠人,迈入足荣中学大门,其业务量那是相当的大了。而在周边的村屯,由于近年我经营农资生意,不时地进杨家到李家,几乎都会发现有水泥缸寂寞的呆在墙角。或许,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乡亲们碰面时都会这般探问:“你家制水泥缸了吗?”
就在1987年夏季的一天,两口水泥缸骄傲地同14寸金星黑白电视机、永久牌自行车、幸福牌高压锅、多丽台扇跻身我家固定资产行列。之所以一次性定制两口水泥缸,是因为妈妈每天要做菜、做卷筒粉和汤圆,售卖给内宿的学生,赚钱贴补家用。浸米、洗菜、蒸煮……都离不开水。缸内没有水比桶中没油更让妈妈心慌。没油还能赶去买,没水只能干着急了。课外,帮妈妈打水蓄水是我和妹妹经常做的一道家庭作业。
水泥缸十分坚固耐用,木制塑制的家什,几十年间不知更新换代过多少批,水泥缸变化的仅是缸面的颜色由灰到黑。“日久生情”,情理之中。妈妈轻抚水泥缸,玩笑般地说:“这缸可‘生’出了不少钱呢。”而我心中想的是这缸吸了母亲的许多汗水啊。在我和妹妹嗷嗷待哺、成长求学的时日,父亲的工资微薄,还经常无法按时足额发放,母亲的小本营生缓解了窘迫。1996年,父亲调到足荣教委办,两口水泥缸一并落户。2005年,父亲退休,两口水泥缸也辗转回到老家。这回,两口水泥缸可能只能存留在我的笨拙文字里了。凡夫俗子的视野里,某件物什的“珍贵”,往往不在于它的造价,也不在于它的稀有,而在于它在如水的岁月里陪伴了我们很久很久,在于它在某个特定时段亲历了我们生活的努力和亲人的甜蜜,在于它烙刻了岁月的痕迹,见证了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