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歌谣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3:01 阅读(1)
九月歌谣
张轶敏
风是秋后爽,月是十六圆,花是老来俏,瓜是苦后甜。
崭新的九月,最适合观云,尤其是在午后,风起云动的时候,风卷着云,天空成了海洋,云朵成了浮萍,流动变换之美,成就了一种气象,说这话时,我在行云堂的书房喝茶,偶尔站在南窗前,仰望风雨与大地的浑然一体,心中唱起那九月的歌谣。
九月是开学的季节,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九月是幻想的季节,九月是人世嘈杂与斑驳的季节。单老师对我讲,离尘界进深山,不一定真出尘,在尘世有彻悟亦可得大道。这又叫居尘出尘。这让我对“功夫”二字又加深了一层理解。
暑假里,没有给孩子报任何的补习班,不是担心补习班的老师完全奔着钱去,也不是担心上辅导班加重孩子的负担,而是想彻彻底底的给孩子放个假,让她读几本闲书,有一些发呆的时间,有一些个人兴趣培养的空间。与应试教育的考试成绩相比,我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真正的文化熏陶与积淀。
能想象到,九月,孩子背起沉重的书包到学校去了,两只马尾辫摇起了,满怀欣喜,因为又升了一个年级。可是那种没有什么目标,就是一天一天度日子的状态,让我内心都很茫然。她却毫无察觉。尽管回想起自己上小学时的状态,也是这样过来的。但,我还想做点什么,哪怕有一丝的改变。
我总是有意无意的从两个方面,去完成一个父亲爱女心切的教育。那她学习书法,教她学下围棋。闺女也不是很反感,也不是很痴迷,就是可有可无,显得那么的平淡。我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焦急,装作耐心的样子,甚至很长时间就是沉默的陪伴。因为我发现妻子的观点与我大相径庭,在我看来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轻重缓急。而女儿的观点,也是得过且过,不以为然。在我尝试了一年半的书法指导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方向绝对是没有错的,只是效果却让人失望。孩子学书法的兴趣没提上,到时妻子天天缠着我教她学写《心经》,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我开始了围棋的教学。
我们冒着酷暑,大汗淋漓的赶到县城十字街新华书店,不惜用重金买了一个红木的棋盘,又买了两罐汝瓷的棋子,花这么多钱,我的意思是要让孩子知道下棋的庄严,对弈的敬畏。父母老了,常常在我兴致勃勃的时候,说上几句,下棋有啥用?这话我没法辩驳,只能沉默。沉默是人到中年之后,最常用的武器。闺女在一边笑,我不知道这种笑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苦涩,也许,内心的苦涩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我心想,将来有一天,当闺女也相夫教子的时候,她大概也会尝到这种滋味吧。
把棋盘摆好,从下棋的指法儿入手,我详细的讲解着,这种仪式感来源于我的围棋老师,一个民间的高人的传授。闺女还是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的随手拿棋落子。让我气的,只怀疑自己的教导方法有问题。越说,她越笑。在下棋的过程中,我会针对围棋,给她说几句名人名言。比如最近抖音上,白岩松说,人生就像一盘围棋,很多闲书就是你的棋子,很多大学生,根本不读闲书,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棋盘上没有几个棋子。闺女听后,不耐烦的说,下棋吧,岔那么多话题啥用?
我开始从布局上引导她下棋,她似乎也明白,可体验的并不深刻。布局,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成败,那太重要了。然而纵观当下的教育,有多少个学生会对自己的人生布局?然后开始厮杀,我故意让她小胜,不纠缠,大胆的放弃,闺女看不明白,甚至发出啧啧的声音,说,老爸,你会不会下棋啊?我反驳说,下棋是为了什么?她说,为了赢啊。我说,你说的很对啊,最后我能赢不就行了。
前些年,读丁晨老师的小说《棋王和他的儿子》,我当时调侃的说,有一天,我也要写一篇小说《棋王和他的老子》,当然,我希望闺女能成为小有名气的棋王。围棋太讲究逻辑性了,环环相扣,每一个棋子,都担负着巨大的使命,落子无悔,不反复的琢磨和思考,是很难决胜全局的。单老师给我讲,你看哪一个下围棋的人,像现在的明星,绯闻不断,人生都过的乌七八糟。因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步走的过于随意。当然,这些话,我现在讲,闺女肯定还很难理解,我只是从逻辑思维能力上去训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