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秘的玉树高原,有着“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美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5:12 阅读(0)
美丽而神秘的玉树高原,有着“万山之宗、江河之源”美誉
《放牧青春、放牧高原》
一曲《放牧青春》把我的思绪一下子也带到了“放牧青春、放牧高原”的时代,仔细想想距今已近三十年,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当然,也有一些苦涩和艰辛,至今仍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二十岁刚出头,正是青春溢彩、风华正茂的时代。组织上要求完成一个县的水利区划工作,单位抽调四人,其中有我,加上雇佣的厨师,一行五人。
依据地图我们确定了行程路线,单位的“老解放”把我们送到工作开始的第一站---治多县当江乡乡政府所在地。五月,草原的春天刚刚萌发,草未绿、花未红;五月,蓝天依旧,白云悠悠。就在这个季节也开始了我们的“放牧青春、放牧高原”之旅。
八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当天我们拿着介绍信和证明,找到了公社书记,给他说明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和任务,并请求乡上配合,给我们找向导和翻译,雇牦牛和马匹,书记又安排了当天的伙食和住处。
第二天清晨向导兼翻译牵来了牦牛和马匹,我们开始忙碌起来,把帐篷、炉子、锅灶、粮食、蔬菜、行李捆绑在牦牛的身上,这些是牦牛的任务,我们各自牵着喜欢的马匹,马鞍上在把皮大衣绑好,背上枪支(那时候是允许佩带枪支的,小口径步枪)行军壶、骑着马就出发了。
骑马,那时候只是在电影中见过,非常新鲜和好奇。骑马奔驰在草原上那是多么优雅和潇洒啊,心情也有些激动,涌动着一股自豪和满足感。心情归心情,激动归激动,当骑到马身上的时候,所有的感觉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骑在马上就像行驶在风浪中的一叶小舟,颠颠簸簸,摇摇晃晃,感觉随时都有掉下马的可能,只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往前走,没有了潇洒和优雅,前面的马一跑,我的马也跟着跑,一个不注意就从马背上摔下来,好在马镫踩的不实,下面都是草地,人没有摔坏。骑了整整一个上午,在老师傅的指点下才逐渐适应。
中午,临时搭锅灶做饭不现实,需要从牦牛背上卸下锅碗瓢盆,架炉子,生火,吃过饭还要行军,很是麻烦。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户牧民的帐篷。藏族同胞非常好客,给我们熬奶茶,把青稞炒面及酥油全部拿出来,让我们拌糌粑。拌糌粑看似简单,其实很有学问,要先把酥油放进碗里,然后到奶茶,再加炒面、曲拉,尖尖的一碗。一只手端碗,一只手拌,手灵活,碗旋转,碗在他们手上非常轻巧,不一会糌粑就拌好了。我看着很好奇,也想试试,结果糌粑没拌好,炒面到是散了一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无奈,只好让藏族同胞帮忙,我吃现成的。
吃过饭与藏族同胞告别后继续前行,翻山越岭,涉水过河,一路前行。我的骑马技术也有所见长,一手握缰绳,一手可以挥舞马鞭,也可以放马奔驰,庆幸的是再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有了一种优雅、潇洒的感觉。绿水青山,辽阔草原,高原美景尽收眼底。向牧羊姑娘招招手,向小伙子点点头,唱上一曲草原牧歌,心情愉悦,把整个身心放飞在了醉人的高原之上。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所有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卸行李,搭帐篷。帐篷是白色的“三角”帐篷,一个木头椽子横着穿在帐篷上边,一个木头椽子竖着顶在横着的木头椽子上作支撑,帐篷四周用木头橛子固定,一盏茶的功夫,一顶帐篷就搭好了。一般这种小帐篷要用双层,否则,如遇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会下小雨。为了防止雨水流进帐篷,还要在帐篷四周挖一道排水槽。麻烦归麻烦,辛苦归心辛苦,但住着放心。
搭好帐篷,大家开始收拾伙房。那个年代玉树几乎没有新鲜蔬菜,即使有一些也是自己家温室里种的。五月的牛羊还没上膘,肉类食品也吃不到,下乡很艰苦。我们带的大多是可以放长久又不容易坏的食品,如肉食品罐头、葱、蒜苗、蒜、洋芋、粉条等,调料倒是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