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还愿(散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6:08 阅读(0)
迟到的还愿(散文)
文/谷歌
近年来,爱人总唠叨去灵空山还愿,今日终于得空才以成行。
还愿,要从三十五年前说起,那时朝圣拜佛旅游观光还是外国人的″闲事",或是国人的一件新鲜事,也就是城里人刚刚兴起的奢侈品,对于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到现在还没有彻底转变旧的观念。过去原于家贫,条件所限,消费观念从一而终,节俭朴实像长在驱体里的骨骼坚硬而顽强。如今只解放了八零、九零后、零零后的思想,对于七零、六零、五零后……,只是个别或是家境优越的才偶尔享受一番旅游的快感和刺激,对普通百姓而言,旅游消费始终怀抵触情绪,或有甚者,干脆把败家的情绪发泄给子女。
但是,拜佛、求神、还愿却是符合老理的规矩,也顺应古老的传统文化和乡村习俗。诚然,从小受"文革"熏陶较深,求神拜佛在自己偏颇的认知中,有悖于毛泽东思想及共产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初衷,或有封建残余、唯心主义悖论的嫌疑。
一九八五年的端午节,从城里吹来求神拜佛的风,感染了年轻气盛的我们,灵空山离家最近,也是老人们传说最具灵气的神灵,各种显灵的版本足足够拉几大马车。县里大一点的村子传的沸沸扬扬,好胜的年轻人蠢蠢欲动。当年,灵空山只有一条林业部门拉木材的简易单行公路,一不留神就有滑下深渊的危险,贪婪的好奇心总是战胜恐惧和冒险。于是这一天足足有百余辆大卡车同时塞进这水泄不通的山道,要走的走不了,要进的进不去,一条车龙从寺院的两端向外延伸,甚是,浩浩荡荡人山人海。我和结婚不久的爱人就成为这路大军中分子。
从小耳濡目染的灵空山,神一样藏在心里,今日真神就在眼前,忘记了一路颠簸、尘土飞扬的惨象,郁郁葱葱的苍松,许是受了神佛的庇佑,棵棵笔直,直向苍穹。传说中的″九杆旗"确是高大挺拔,不负威名。苍松环绕的寺庙群,端壮而文雅地座落在刀辟斧砍的山崖下,万山松绿簇拥着,更增添了无尽的秀色与空门的寂静,破败的院落显得十分苍凉,除去正殿几尊像样的佛像,其它偏殿佛去殿空,殿脊的鸟兽.雕刻所剩无几,深感神佛命运也如此坎坷,诚想历经千年的风雨浸蚀,加之文革的人为劫难,也算不幸中的万幸。游人争相把敬偎的香火点燃,虔诚地行膜拜礼,怀揣各种不可告人的夙愿,双手合十,默默地把自己的心愿,以这种特有的形式传递给神佛,以此获得神佛的庇佑,偏门的"心诚有感"砖雕合体字,传递着佛的灵气与神秘,把佛的灵气更深的穿透到香客忐忑的心里。
我与爱人也入乡随俗的行了膜拜礼。
次年,农历三月末,大儿子的出生,许是受了菩萨的恩惠,爱人念念不忘还愿的事。后来又生了二儿子,红尘琐事一晃过去了三十五个春秋,如今已是儿孙绕膝,天伦满满,退休闲赋。已从爱人升职至老伴的妻子,还愿的意愿比过去更加迫切、强烈。借着身体还算硬便开始谋划还愿事宜。
今夏,七月二十八日(农历六月初八),悉心的准备了供品、高香,打理了合体的服装,满载着三十五年来对神佛的歉意与愧疚,破例打了出租车,庄重而神秘的踏上了还愿之路。
清晨的浓雾笼罩着远山近水,平坦而蜿蜒的旅游公路,径直的通下景区,驱驱三十五公里的行程,整整走了三十五年。这一天游客稀少,景区更加幽静,除去偶尔的鸟呜,似乎听的见露水滴落的声音,弥猴惬意地坐在汉白玉的护栏上,葱茏的唐杉、明杉神勇依然,环绕的古松直向蓝天,修茸一新的台阶、门庭、楼阁、殿宇,就连数十米高的峭壁都安装防护网、警示牌。小具规模的风景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灵山秀水,天然的神韵加之人为打造装饰,已从往日农家妞蜕变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这决非得益于香火的兴盛,神佛的有求必应而功德积聚,却是盛世年华庇护了信仰自由的和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