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靠天吃饭”到家家小洋楼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09:58 阅读(0)
【西南文学•随笔】马滟敏(四川)/从“靠天吃饭”到家家小洋楼
还记得姨妈嫁给姨夫时,外公外婆极力反对,因为身在农村,得看“天吃饭”,这样的生活条件,对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的两个老人而言就是最大的不可容忍。
姨夫的家乡山高路陡,种水稻得看老天爷的心情,天上下雨,才有水插秧,否则,就只有无尽的等待,甚至有可能那一年几乎没有机会种下秧苗,就会面临温饱问题。再加上离场镇较远,交通闭塞,通往外面世界的就只有一条三人并行而过的马路。
还记得姨妈婚后的前几年暑假,我们都会去他们家住几天,每次去都只能步行,一坡上一坡下。那时,我们既期待去姨妈家玩儿,可又特别害怕去。山高路远一点也不含糊。站在最高点,可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山脚下,那就只能临渊而望了,如一只井底之蛙。这样的条件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小村庄经济滞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当落后。
可就在去年回老家前,姨妈在微信上欣喜的告诉我:“燕子,今年回家过年,必须到我们家来住几天,回来看看我们这里的大变化,绝对不输给你住的大城市条件……”在开车回家的这几百公里路上,我都一直很是忐忑,也很期待见到姨妈家乡的巨大变化,真的如她微信传过来的照片那么漂亮吗?
驱车回到熟悉的镇上,我们随导航沿着一条崭新的、宽阔的水泥路十多分钟就到达了姨妈家,这在多年前步行时,得要至少一个半小时呢。车刚停稳,姨妈一脸喜悦的上前迎接我们一家四口。打开车门的刹那,我和老公不约而同的赞叹道:“哇,这简直太漂亮了吧!变化这么大!”姨妈家原来的土坯瓦房早已不见了踪影,整个小村子都是统一格调的独栋三层小洋楼,朱红琉璃瓦作顶,灰白色的外墙上装饰着当地的家族文化特色,别具一格。干净整洁的院坝四周都有自己精致而独具特色的小花园,即便是枯叶寒霜的冬季,怒放的鲜花毫不逊色,在冬日的暖阳之下显得格外娇艳迷人,我家小女儿忍不住拉着姨婆的衣角,摆着各种萌宠的姿势忙着拍照呢!花园外的走道边还栽有各种果树,风景树,郁郁葱葱,犹如一条绿色丝带包裹着鲜花簇拥的小花园。再往外去,就是各种健身器材,供整个小村的人们休闲娱乐。真如姨妈在微信里说的不输给我的都市条件,因为乡下污染少,空气的确清新的多得多。
现在整个村子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当地政府下大力气帮扶,将土地合理化利用起来,实行农村合作经济社,齐心协力共同致富,原来的“靠天吃饭”已经成功的载入了史册。因为地处丘陵地区,却又在最高位置,一年四季阳光充足。当地村支书联合地方政府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品种优良的桃树,种植红薯,引进外省的优质资源,建起了以红薯淀粉生产的粉条加工厂,为当地的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就近就业条件,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每年三月,桃花盛开季,满山迷人的桃园,花开正艳,蜂蝶起舞,游人如织,在抖音上时常会刷出一条游客拍下的精彩画面。这里已经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周末休闲观光好去处。雅兴垂钓的游客,还可以结伴垂钓,尽享乡野淳朴的风景。在此期间,还带动了当地许多农副产品外销,为当地居民增加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六月,香脆可口的蜜桃上市了,一部分手脚麻利的妇女们整天忙着采摘仙桃,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直播带货形式将这些桃子远销外地,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就负责发送快递。每年的六月,小村庄的人们脸上都还挂着三月里如花般迷人的笑脸,这是丰收的喜悦,这就是党的政策赋予了一方百姓重启新生活的面貌。
依山而傍,山水相依。真的是经济社会打造出了上层建筑,经济发展上了新台阶,老百姓的生活也就顺理成章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样的宜居宜人之境,我还真的想多住几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