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家乡的茶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09:51 阅读(5)

 吴 勇(重庆)/家乡的茶

 
 家乡大巴山现今已没有了大的茶园和茶厂了,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原有的茶园有些都荒芜了,只在农家坡前屋后、地头田边随意留着几蔸。记得儿时到了采茶时节,在高峰时几乎每个乡有茶厂,有茶树多的村也有茶厂,县上有精制茶厂、外贸公司有专制出口的红茶厂,还有两个国有茶场。当时散落在农家坡前屋后自留地的茶树,便由农家们自制茶叶,忙碌三五天,喝够一整年。大约清明前后,几场春雨下来,暗绿色的老茶蔸上便抽了些嫩芽,微黄浅绿,纤细小巧,有如邻家小女初长成,欲展还羞,煞是可爱。这个时候的茶是早茶,特别是海拨在1000米以上,比外面要晚发芽1个月左右,这时茶叶特别鲜嫩,只两瓣嫩嫩的小芽,所以茶农们舍不得采摘,一般要到谷雨前后才真正开始摘茶。古诗曰“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虽是二春茶,但从营养的角度与茶味的醇厚来讲,谷雨茶才是上品。
  我小时候曾摘过几次茶。住家屋后面的山梁上有一大片浅丘梯地,茶树一圈圈围绕至山丘的顶端,春天发芽时节层层绿绿好似一遍绿色的海洋,这是当时县上最大的茶场,是六十年代初由重庆、万县来的知青开荒种植的。每到采茶时节茶场便从外面招人突击采茶,茶场每斤鲜茶叶收成5分,一天采得多的达5、6十斤能挣2到3元,我每次能采近十斤能挣5毛钱,在当时算不少了,曾记得街上囯营食店卖的米糕(当地俗称碗儿糕)只有2分一个,比较算来所以5毛钱算大钱了。茶树参差疏落有致,高的齐胸,但我更喜欢小茶蔸,透着一股可爱劲。不过有一次我刚到茶园地头,便从大茶蔸那里叫喳喳地飞出一只山雀(比麻雀小得多),我赶忙掰开树枝一看,一个微型鸟巢就藏在细密的枝条中间。伸手一探,摸到几枚光溜溜的山雀蛋,比指头大不了多少,透着浅蓝色。我兴奋极了,就那么小的几枚蛋,还小心翼翼地带回家,让妈妈打在鸡蛋里头一起煎着吃了。没尝出什么特别味儿,但在茶蔸里边发现山雀蛋的事却跟小伙伴们说了好多年。山雀不像其它鸟儿,把巢筑在小孩够不着的高树上,这是整个掏鸟蛋事件最值得一提的地方。后来再去茶园时,还忍不住往茶蔸里边张望,却再也没见过山雀在这儿安家了。
  茶叶摘回来,就要制茶了。乡间农家制茶的工艺估计也和大茶场差不多,无非摊晒、蒸炒、搓揉、干燥等几个步骤。但这个过程到了我们那儿,却颇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说蒸炒,代之以沸水氽烫,氽过水的茶叶光亮绵软,苦涩尽去,只剩鲜香。然而,最特别的不是这个,而是接下来的搓揉工序,用手揉,揉过的茶叶变得柔韧紧实,可以团成一团捧在掌上了。到了干燥部分,并非将茶叶放在锅里炒,在乡亲们看来,那样未免太性急了些,必须慢工出细活,用温火焙才是人间正道。茶叶置于竹筛,竹筛置于灶头,总得大半天工夫才算完。这样干燥出来的茶叶既完全干透,耐贮存,又没有烟熏味,茶味够醇正。
  说到故乡的茶,必须提到当地的名茶——鸡鸣贡茶。不是川茶中的那种名门望旅,而是当年贡奉皇帝的其中一个茶的贡品。当然,鸡鸣贡茶估计也就限于我家乡在本县的别乡别村,还是算有名望的。茶叶的清香与山泉水的甘醇融于一盏,浑然无间,热饮一口,那滋味于唇齿舌间萦绕片刻,实在是妙不可言!像被人扼住喉咙一般,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令人难忘。据传清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方应善的重庆人,20岁时在四川开江县临济寺出家法号广隆,出师后被派往城口的鸡鸣寺当住持长老。地处大巴山腹地汉昌河边的鸡鸣寺院内苍松翠柏间长着一株高大的枞树,树上栖着一对白鹤,无论怎么驱赶也不飞走,大枞树下有一囗清澈见底的水井,无论春旱秋涝、夏热冬寒始终满至井沿不盈不干。应善长老面对这奇异之景,开口道:''白鹤既然留此地不愿离去,定有神奇之处,就叫白鹤井吧。''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