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声中的故乡 ——张文进散文集序言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7:42 阅读(0)
鸟鸣声中的故乡 ——张文进散文集序言
鸟鸣声中的故乡
——张文进散文集序言
文/祁润禾
岁辞庚子,年启辛丑,不知不觉已到了农历季春时节。一夕轻雷之后,天地间顿然再现“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之美景;与此美景共鸣的,还有陇东镇原籍乡土作家张文进和他最新出版的作品集。
《鸟鸣声中的故乡——张文进散文集》(以下简称《张文进散文集》),是张文进先生以个人名义而出版的首部散文专集,是其经年累月孜孜不倦,敏而好学的有力佐证,亦为其笔耕砚田,勤劳与汗水,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为飨读者,该散文集按文章主题的不同分为“鸟鸣四季”,“亲情琐忆”和“岁月留痕”三个章节,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大小散文作品共计120篇之多,这其中包括《临泾印象》,《镇原老席》,《大道长歌绘通途》等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30余篇。为达到平衡自然,便于读友们根据主题的不同而选择性地去阅读,故在编排上刻意做了合理布局,统筹协调,以此尽可能地避免其因为“众口难调”而产生不必要的缺憾。书籍的价值在于有人去读它,并从中汲取营养,读《张文进散文集》,对文学爱好者而言,一则可从他的文章中感知一位年近七旬老人执着于写作,热爱于生活的美好态度;再则也可从其作品中领略陇地四时风物,岁月烟尘。“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文学作品做为一门艺术,真实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主观情感的文化,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诸如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毫无疑问,身为一名农民作家,张文进先生的作品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生活的海洋里撷取几朵顽皮的小浪花,装帧在自己精美的书册里,借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一分辛苦一分甜,数十年来,张文进先生为了这一目标而勤耕耘,细劳作,如今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有梦想就有希望”,这是先生之幸事,亦是陇地文坛之幸事!
张文进先生是陇东镇原临泾人氏,和我是同乡,缘于同样的爱好和追求,两个原本不曾谋面,没有过任何交集的人硬是被网络信息异常投缘地“相牵”在一起。2018年戊戌孟春,我的首篇散文作品就是经先生之手第一次微刊于某网络平台的。打这以后,彼此时常在微信里交臂摩肩,互通往来。旧事如昨,如今每每想起,仍心存感念。热情于写作,乐观于生活是我对张文进先生的整体印象;或许正源于此,他的作品常见诸于各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其中不乏影响力广泛的省市级官方期刊,所取成果不可谓不丰厚。他在作品《父亲的书柜》中这样写道,“书能怡我不须花,茶亦醉人何饮酒。父亲退休后,除了看书,还编写了《教儿经》,《孝儿行》,《难忘的一生》等文学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家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父亲劝勉后人:
尊老爱幼道古今,劝教后人多读书。
父母不与儿积财,独有藏书它近无。
可见,他的文学爱好和兴趣与小时候父亲的启蒙教育,家庭的感染熏陶不无关系。文章表象上“暗恋”的是书柜,其实质是始于对父亲的怀念,继承的是先父的精神遗愿;“触景生情,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在该篇文章中得到了较好地运用和发挥;与之有着同样表现手法的作品还有《父亲的旱烟锅》等众多篇目,建议读者朋友可以细细地去品味。作品《打席匠》,简洁明了,结尾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集市上很少能看到“一席之地”了,它作为“历史产物”温暖地留在了现在人的记忆中”之表白,几分感叹,几分释然,表达了作者对民间非物质传统文化濒临失传的忧虑和关切。乡情散文《村里那棵老槐树》,既有对昔日如流岁月的回忆,又有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热望,篇末“历经百年风雨,古槐依旧深深扎根在这片热土,无论游子飘荡何方,这根思乡的线都会一直牢牢拴在树杈上”之句,把古槐做为家乡“记忆中的符号”,写得深入贴切,发人深省。文章《鸟声鸣叫四季歌》,深情描述了“鸟鸣”做为家乡“特色”的一部分,带给人们舒适惬意的欢乐时光,读来趣味盎然,今人遐想。作品《家乡的热炕头》,通篇洋溢着浓浓的人生乐趣,张扬着积极向上的快乐和满足,将生活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拿捏得客观到位,恰到好处!写实性散文《丝路重镇 文化临泾》,全方位,广视角地再现了临泾镇作为镇原引以为荣的文化之乡,所蕴含的魅力和风采,期愿读者朋友们一睹为快!除外,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的科普类散文,一些散发着浓郁气息的习俗文化类散文,一些记事,抒情,状物,言志和乡愁类题材散文,也都博采众长,各有千秋,值得朋友们品鉴,这里就不逐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