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当年的“咩咩”羊羔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5:14 阅读(0)
乡村记忆:当年的“咩咩”羊羔声
当年的“咩咩”羊羔声
文/陆炳祥
?
桐乡境内养羊历来以湖羊为主,曾经是全国的湖羊重点产区。相传,东晋时,北人南移,将绵羊携至江南沿太湖一带,经过放牧到圈养的漫长驯养过程,逐步形成盛产羔皮的良种湖羊。湖羊的形成和发展与境内载桑养蚕密切相关,枯桑叶、蚕沙喂羊,羊粪肥田培桑,互为促进。到了明末清初,崇德、桐乡盛产湖羊,成了当时农村里的重要副业。
湖羊所产羔(小湖羊)皮具有板皮轻柔、毛色洁白、波浪花案、光润美观、富有弹性等特点,故被称为“软宝石”,是崇德、桐乡的传统出口名特产。据《桐乡县志》(1996版)载,民国十二年(1923年),小湖羊皮首次进入国际裘皮市场,被列为“四大羔皮”之一,并被誉为“中国羔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崇德县出口小湖羊皮7万张。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扩大小湖羊皮的外贸出口和增加农民收入,十分重视湖羊生产。1982年,桐乡县产小湖羊皮58万多张,达历史最高水平。此后,由于国际裘皮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小湖羊皮出口量逐渐减少,1990年降为18万张。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家饲养的一头母羊产下两只小羊羔,母亲嘱我将其中一只小一点的羊羔去供销社收购站卖掉,家里留下一只稍大一点的。我拿来平时斫草用的草蔀,草蔀底下放了一些稻草,从羊圈中捉来那只小一点的羊羔,把它的四脚捆住后放入草蔀中,那脱离母体不久的羊羔突然间“咩咩”地叫起来,母羊两眼盯着那被捆住的羊羔,更是声嘶力竭,恨不得从羊圈里跳出来。我当即心生怜悯,舍不得把它去卖了,于是把羊羔从草蔀中捉出来放回羊圈。
中午时分,母亲收工回来,发现两只羊羔没有少,就问我怎么回事,我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母亲没有责怪,只是说了句“这么瘦弱的大(母)羊是养不活两只小羊的。”
吃过中饭,我狠下心来把那只羊羔用草蔀背到南北圣收购站,站里的老王将羊羔拎起来一看,皱起眉头对我说:“这只羊太小了,最多两块钱,你肯卖的话就放在这里,不肯卖就背回去。”只有两块钱,我心不甘呀(那时最高的价格是五块钱)。早有听说北面的民合收购站价钱要高一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背起草蔀径自从南北圣集镇(现改为新生集镇)往民合集镇走,两地间一条泥质的公路有三四公里远。一路上,那羊羔“咩咩”的叫声似乎在对我说不要卖了,不要卖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加快了走路的速度。一到收购站,那收购人员看了看草蔀中的羊羔,同样皱起眉头来,没等他开口,我先说我是新生的,走了好几里路才来到此。他问我南北圣喊几块(钱),我实事求是跟他说,两块。他顿了顿对我说:“三块卖吗?”“卖的卖的。”我急忙说。真是谢天谢地,这一趟路没白走。
今年“五一”假期的第一天,在桐乡回老家的路上,路过附近的原桐乡良种场,场里养了几千头湖羊,未满三周岁的小外孙听说有羊,一定要下车看看,我抱着他去一间间羊舍之间的过道上兜了一圈,从过道上往里看,一整棚一整棚的羊正吃着饲料,真有点望“羊”兴叹。
回到车里,我把当年卖羊羔的事情说给全家人听,大家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