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炸酱面,性情标签(散文)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5:12 阅读(2)

炸酱面,性情标签(散文)

 心声散文:

 
------
 
 
炸酱面,性情标签?
                  
面条,是我喜爱的面食之一。细思其因,一是使用过程简约,免去食相不雅的啃与撸、撕与扯,仅用“吸溜”与简单咀嚼即可温饱。二是面条的“菜码”,不仅多味多彩、追随时令,也展现避奢华、随民俗。三是肉不多,但不失其香。油不少,但不感肥腻。
重要感知,是炸酱面折射老北京人性情。
 
------
 
或许,我此生含有‘’行者‘’命数——鉴于报社记者的职业特点,致使我几乎跑遍华夏大地。对面条情有独钟的我,常在餐桌上呼唤面条。粗略统计,在各地感知、品尝的面条种类近百。经筛选,口感品相良好、留下印象较深、附着历史文化,折射一方民俗一方性情的面条,不过寥寥10多种。
最具亲情感的面条,是北京炸酱面。
我从咿呀学语到小学四年级,在北京内城的四合院居住了10年。在副食供应有限,大多家境经济条件低迷的岁月,普通的炸酱面也凸显“豪华”。这道面食每每出现,便激发出老街坊的情谊——邻家的炸酱出锅伊始,诱人的香气便弥散开来,继而,丝丝渗透隔壁家的门缝、窗缝。一时间,从各家走出、寻味而来的孩子们,或拿着半截黄瓜、或举着‘’心里美萝卜‘’,围拢到酱锅边,仰头看着炒酱大妈的表情。但见大妈笑声朗朗,盛一小碗冒着油泡、隐现肉丁的热酱放置桌上,嘱咐孩子们别烫手。说来有趣!炸酱的人家还在煮面、烫酒,邻家孩子已饱尝酱香。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民购买副食品凭票证。包括植物油、肉类、禽蛋类、豆制品等。有客来访时,尽量不用植物油,用化过油的肥肉,连同葱丝、姜丝、蒜片炝锅炸酱。虽然肉量少,但‘’小碗干炸‘’香喷喷、油亮亮。尤其搭配鲜丽菜码,展现几分‘’仪式感。客人酒过三巡,炸酱面便及时上桌。
 
------
 
老北京人,自孩提起,大多在父母面前接受礼教。深知待人接物要“讲里儿(礼)讲面儿”,特别重视规矩与尺度。这一点,在炸酱面上也有体现。炸酱面有“热挑儿”与“过水面”之分。或以季节变化而定,或以客人需求而定。炸酱,不求多、但求精。菜码,不求贵、但求全。面条,不求细、但求韧。仅以菜码论,应季时蔬不可或缺。嫩红的,是心里美萝卜丝;嫩黄的,是胡萝卜丝;翠绿的,是青豆瓣儿、黄瓜丝、芹菜段、香椿芽、青蒜末;白色的,是绿豆芽、小白菜帮切丝、蒜瓣儿、苤蓝丝……配以暗红色的炸酱。食客还未入口,便能饱览满桌锦绣。
 
 
滚热、闪光,粘稠适度的炸酱,与凉白开滤过的面条,在碗中相拥相偎,用筷子轻轻一拌,虎豹纹便铺展开来。与此同时,缕缕奇香萦绕八方。尤其是一碟碟色调养眼的菜码,似乎都在折射“老北京人”的性情。面对这款美味,会让有心人联想——有朋自远方来,走进京城胡同,初与四合院的北京爷相识,不同程度会感到几分“冷傲”。然而,只要你深入接触、相互了解,便会感到一股热流在眼前凝聚。与之互动,“冷”,瞬间变为清爽酣畅,发出的“热”,瞬间变为浓郁香美。联想此过程,炸酱面那“冷水捞、热酱拌”与之确有几分相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