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舟行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0:06 阅读(1)
烟舟行
------
易石秋
在我的认知里,烟舟只是唐宋诗词中的一些特定意象,如“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烟舟撑晚浦,雨屐剪春蔬”之类。让烟舟成为我脑海里的一个地理概念,是读了《岳阳日报》上张步真先生的一篇散文《烟舟,岳阳文化地图上的一个符号》之后。因为这里曾是岳阳市一中的前身之一岳郡联立中学的办学旧址,与我算是渊源深厚了,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看过文章没几天,在一个会议上与张先生不期而遇。一见面,张先生就说烟舟村有一个开发文化旅游的的专家咨询会,盛情邀请我同他一起去烟舟考察。张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辈作家,为人特别低调,喜欢奖掖后进,态度谨严,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年逾八旬还在出版散文集,单这份对文学的执着与坚守就足以令我肃然起敬。更何况张先生只是一个曾经在平江工作过的外乡人,对这一方土地却能如此无限深情,我忝列为岳郡联中的继承人之一,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推脱呢,于是欣然应允。
------
天公也格外作美,约定的那天正好是冬天里一个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瓦蓝瓦蓝的天色让山川平添了几分碧翠,整个天地亮堂堂的,那融融的暖意让我心底油然涌起一种春天般的温情。一看同行人员,虽然只有7人,却是一个小巧精悍的超级豪华团队,其中还有岳阳市前副市长、文艺评论家李凌烟先生,岳阳市文联前党组书记、国家一级剧作家吴傲君先生等本土名流。
车行不到2个小时,就到了平江县城边的高速下线口。往村道一转,道路顿时狭窄蜿蜒了许多,相向会车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两边群山环绕,嘉木葱茏,但豁口很小,颇有山重水复之趣,如与桃花源将较,就远远不是“复行数十步”的概念了。难怪抗日战争期间平江四度沦陷,而我们的先辈能够在这里寻觅一方相对的净土以继弦歌,还没有进去,我已经有了一种烟波缭绕的神秘感了。
下得车来,天地顿时为之一阔,可远比武陵人眼中的“豁然开朗”空阔与气派多了,足足有近千米的纵深。一眼望去,小楼蔚起,村落连绵,将山风野韵与人间烟火和谐完美地组成为一体,宛如画境一般。整个村庄西北高东南低,周边都是相对度并不太高的远山,略无一丝缺口,如同安放在摇篮里,显得格外的安静与平和。蓝天白云之下,绿波掩映之中,真的像极了横卧在天地之间的一叶烟舟,难怪我们睿智的先人给她起了这么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
------
来不及休整,我们就兴致勃勃地要求去看村里几个主要的文化留存。第一站就是启明女校旧址。
启明女校是平江县的第一所女子学校,也是平江的文化符号之一。上世纪初,平江第一个女留学生李樵松女士从日本学成归来,看到国人文盲众多,特别是妇女大多目不识丁,萌生出兴办女子学堂的想法。她的这一构想得到了同样是留日归来的丈夫凌容众先生的大力支持,夫妻俩变卖包括千亩良田与豪宅在内的全部值钱家当,终于筹资兴办并惨淡经营起了“启明女学堂”,旨在“启发民智,明理自强”。
虽然草创之初很多人并不理解,但夫妻俩的惊天义举,特别是他们不断展出的教育实绩,很快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到1917年学校已经达到了600多人的规模,在当时可以算得上超级学校了,扎扎实实成为了一方文脉所系。
抗日战争中,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之下,平江县城沦陷。1939年启明女校正式迁往烟舟的大石板屋场,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悲壮办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