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岗涧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5:16 阅读(0)
吴欣桂:过桥岗涧
“小縻子,到望岗那路头,你一定要坐那等着,等个伴你才过桥岗涧。”母亲一边看着我吃饭一边说。
每次我回学校,母亲总是提前起床给我做饭,她怕我到学校赶不上饭。那时候我们上县城的人,都是步行去的。高塘的船也经过这里,石店的车也经过这里,可是我们为了省钱,步行过八里塘河,四十里路要走三四个小时。冬天天短,到桥岗涧天还不亮。
我们桥岗村,就是因有个桥岗涧而得名的。桥岗涧在望岗和枣林子两岗夹一洼的地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显得非常凄清。俗话说,远了怕水近了怕鬼。鬼是靠人们想象出来的。桥岗涧中间有一条大堰沟,终年四季哗啦啦地淌着水,一般情况下夜里是没有人敢路过。
母亲给我摊的油馍,又烧了面疙瘩汤,吃饱了我就开始走路。一路上静悄悄的,连一声狗叫都没有。我顺着小路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前走,一会儿就到了望岗的岗丫巴子上。望着下面黑黝黝的桥岗涧,我的心开始扑通扑通的响起来。
我是向来不相信有鬼神的,可是在黑夜里路过桥岗涧,还是控制不住。我向四周望了望,到处都是一遍寂静。我不敢往前走了,我按照母亲的嘱咐,就站在原地等着。心里想,快四点了吧,也许会有使牛的起来使牛了。
在师范读书,我是每个星期天都要回来干农活的。父亲老了,他干了一辈子农活,已经被累倒了。收麦子的季节里,父亲要把麦子担到晒场上多么不容易。父亲担不起来,母亲帮助他往上抬。抬起前面那头麦捆子,后面的那头麦捆子掉下来;再去抬后面的那头麦捆子,前面的麦捆子又掉下来。
父亲和母亲身体都不好。在那个大饥荒的年代里,母亲东奔西走给我们姐弟几个找吃的累垮了身体,六三年就得了一场大病,一直没有恢复起来。这许多年来,母亲一直拖着一个亚健康的身体拼命劳动。父亲为了家庭生活,下湖破冰逮鱼,后来也落下湿寒病,关节肿痛。我不能不顾家呀,我不能放心父母亲。
有一次,李老师布置写作文,我写了“心潮”。李德中老师在作文的批语中写出,有孟郊郎的情绪。其实当时我哪里想到个孟郊,那是生活,是写真实,是写我的真实生活。在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个时刻,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十几年来,那个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政策把我拒之学校大门之外,今天能让我进学校读书,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父亲激动地流着眼泪为我准备钱,虽然我说学校不要什么钱他还是要给我。母亲连夜在煤油灯下为我缝补衣服,就像那次在我上初中时给我做衣服一样。
李老师布置的作文题是《我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我想到的却是母亲拎着水桶去喂猪的情景。一个大水桶,里面装满喂猪的潲水,母亲吃力地拎着走着,摇晃的水桶溅出的糠沫子撒在母亲的棉裤上,白乎乎的……农村的农民家庭,怎么办呢?由于家贫,破衣烂袄确实不能与同学们为伍的。有时候看见其他的同学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也想凑合过去,可是囊中羞涩也只能让人退避三舍。有几次刘士平同学硬拉我一起去吃饭,我都觉得很过意不去。我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真的开始了新的生活吗?
农村农民,能干些什么呢?没见过世面,干什么事情都是缩手缩脚的。又加上整天穿着破衣烂袄,总有被人歧视的感觉。那次六安地区文联的乔樵老先生要见我,竟把我吓得不知所措。我的自我解释,我的自我安慰就是,人类社会的特点,它区别于鱼类社会,区别于鸟类社会罢了。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中生活,这就是社会背景。有背景的可以一步登天,没有社会条件的,就只能一步一步地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