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山 上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01:09 阅读(0)
黄 山 上
王朝伟
暑假期间,妻子给我和儿子报了旅行团去黄山,千里之外的安徽,是我向往的江南,在几天的匆忙中,我透过她的面纱,睹到了她的魅力风采,参观的时间紧张,只是走马观花,认识也许很肤浅,仍然有所触动,可谓不虚此行。
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耳熟已久的俗语。泰山我攀过两次了,石阶多,山高,十分费体力。沿路碑刻石刻多,松劲拔,石高耸,一路走完能一睹众文人墨迹。然而,黄山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心里还是有些向往的。
儿子虽说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却的确没有吃过什么苦,所以,让他在登山的过程中浏览黄山美景,同时体验一下风吹日晒、汗水淋漓也是大有裨益的。
到黄山的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吃过早饭,跟着大部队去登山。导游引着我们乘坐索道到达莲花峰下,省去了漫长的攀登时间,不是心疼那不菲的索道费,实在有些违背了攀登的本意。因为跟团,必须遵守团队纪律,也只得无奈 。
我们随着人流向前慢慢地走着,先去看迎客松。不到八点,已经有两千多人上了山,还有陆续上山的,昨夜还有在山上宾馆里住宿的。所以稍平稍宽的路上、平台上游人比肩继踵,较窄的路上也满是攀登者弯腰屈膝奋力前行的踪影,而从莲花峰上走下来的人更是不间断。
坐在迎客松外十几米的岩石上,迎客松前狭小的平台上站满了人,拍照的数不胜数。我只能远远地望了望那棵近两千年的大松树,隔着层层拍照的人群,颇有些朦胧,心里觉得有些失望。而且,迎客松树下也是禁止靠近的,一时间真觉得不如看一眼宣传册上的照片清晰亲切了。只好四处看去。仰望莲花峰的风云变幻,只觉得高不可攀;远眺周围山峰的层峦叠嶂,景致美不胜收;俯瞰山下的深邃,不时有冷气扑面而来,恍如深秋,不胜寒意。
于是莲花峰变得最具吸引力了。因为莲花峰海拔1864米,是黄山景区36峰之首,导游建议心脏不好或者年老体弱者不能攀爬,实在有些危险,所以团里便有一半人放弃了,跟带着导游走平顺的路去莲花亭等着。在吃过五个沂源煎饼之后,我和儿子便向莲花峰出发了。
不知怎的,我心里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浑身充满了攀登的渴望。淡淡的云气在头顶上疏忽飞驰而过,天空迅速变换着阴晴,天更蓝了,山峰更劲拔了,松更绿了,花岗岩巨石峻峭中更有几分俏丽的颜色。
莲花峰好像是一座整块的巨石,石坡陡峭,石路曲折,石壁冷峻,偶尔有几棵黄山松,便觉得可爱了许多。刚开始,路还稍宽些,能容两人并肩同行,而且路也不陡,平缓的石阶和曲折的石径相连,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行走,有时候没有松树遮掩,往右一看,便是万丈深渊了,令人有些心悸。石路依石的走势而凿,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路,而应该称得上是伟大的雕刻。
这一段路上松树不是很密,生在石罅里,枝干瘦骨嶙峋,针叶也不浓密,一时间让人可怜它们的单薄。然而只是一瞬就惹人敬畏起来。因为它们虽然不像迎客松那样高大粗壮,有浓荫绿冠,却因为这峻峭的岩石和万丈深渊的映衬显得更有精气神。高处不胜寒,从来与它们无缘。正是这飘渺不断的寒气和石缝里贫瘠的土壤颐养了它们气定神闲、傲然世外的风骨啊。
在半山腰有几处窄窄的平台,有石椅木凳供游人休憩喘息。三三五五的人坐在那里喝水,低声地说着话,也有拍照的。我们爷俩也会停下来拍拍照片,再继续攀登。其中,帮别人拍了几次照片,也请人家帮我们俩照了几张相。虽然彼此交流的时候方言味都很浓,但是“哥、叔叔、大姐”这些称呼都听得明白。一帧帧奇峰劲松云气缭绕的背景里,我想儿子也应该记得了如何与陌生人微笑交流了。
越往上,路越陡,而且似乎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过,需得手脚并用才能安全攀登。儿子走得快,我竟有些跟不上了。那路的陡是我平生未曾攀过的陡峭。几乎是手脚并用了,一抬头就看到他的脚在我前面快速地攀登。太阳火辣辣地当空照着,有云气拂来拂去,而且高处的寒气和凛然的心境相契合,尽管汗流浃背却并不觉得热。只有两条腿稍微有些辛苦,而且头有些轻微的晕眩,我于是怀疑,自己能不能攀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