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追寻光慈足迹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05:07 阅读(0)

 丁仕龙:追寻光慈足迹

 
 
我在金寨工作25年,四分之一世纪,金寨是我第二故乡。金寨是革命老区,全国第二将军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些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然而,金寨又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开山祖——蒋光慈的故乡,对此我却知之甚少,带着崇敬且愧疚的心情,近日我追寻光慈足迹进行观察思考,光慈的形象如丰碑在心中耸立。
 
 
 
从网上购买了两本《蒋光慈诗文选集》,拆开快递邮件一看,原来是两本同样开本同样内容的旧书,封面和扉页分别盖有“北京师大二附中图书馆”和“河北省文化局资料室”的印章,书的脊背贴有图书编号,内页全部呈黄褐色,竖排本,繁体字,俨然是一本“古籍”。此时仿佛有一位家乡先贤站在我眼前,似乎在说:你要认识我吗?听我慢慢道来。
 
 
 
蒋光慈出生于1901年,逝世于1931年,如果他仍然健在,应当是120岁了。“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 5月和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曹靖华、韦素园一起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留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任上海大学教授,积极从事革命文学活动。蒋光慈投身革命之早,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可以说他就是那暴风雨来临之前凌空翻飞的海燕,就是那黑夜即将过去东方天幕上的一颗启明星!
 
 
 
《蒋光慈诗文集》第1页印有他的半身照,面庞白皙,双目炯炯,帅气的发型衬托着那温雅的脸膛,显得尤为年轻俊朗,白色衬衣,系着领带,外穿浅灰色毛呢大衣。这就是早在上世纪初,从金寨走出的一位革命先驱者的儒雅而剑侠的形象。
 
 
▲原白大小街
 
《蒋光慈诗文集》287000字,分为4辑,前3辑是诗歌篇,最后一辑为小说,有5篇小说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少年飘泊者》排在首篇。《少年飘泊者》以第一人称及书信体的写法,通过一个农村佃户少年汪中的漂泊史,展现了从“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矛盾和群众的斗争,并通过对汪中由个人复仇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最后在斗争中壮烈牺牲的曲折经历描写,反映了当时进步青年的成长历程。《少年飘泊者》于1926年出版,对当时的一大批热血青年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之为“指路明灯”,胡耀邦、陶铸、江上清、习仲勋都是看了这部小说走上革命道路的。2016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介绍蒋光慈及其作品时,他深情地说:“我的父亲当时也是受了蒋光慈作品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剥削制度要推翻,就是读了他的小说才认识到的。”《少年飘泊者》这篇小说,其中不乏虚构成分,但它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文中的H城、W埠、T县、P乡、刘家老楼、乱坟山都是特指并确有其地的。我曾在刘家老楼的原型王家老楼——文化大革命前的金寨县白大农校工作1年,白大小街我也常去,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曾受过白塔畈的乡风濡染,几十年后读起从白塔畈走出去的革命先辈文章,倍感亲切。合上书本,汪中的形象一直在我脑海闪现,他那“与其卑怯的受苦,不如轰烈地拼它一下,也落得个痛快”的呼唤,时时在我耳畔萦绕,如果我处在那个年代,又读到了《少年飘泊者》,我想我也定会走上革命道路。
 
 
▲原王家老楼
 
初夏的金寨,满目苍翠,处处充满生机, 5月17日一早,在金寨县驻白塔畈镇中心村扶贫队长陈又和金寨县专职督学张怀传陪同下,我们来到蒋光慈故乡,参观他的故居和他发蒙的学校。蒋光慈的故居座落于白塔镇白大老街中间,坐东面西,原店房4间为土墙草顶 ,堂屋、厢房各3间为砖墙瓦顶,平面图呈“凹”字型 ,店号为蒋恒兴。蒋光慈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而今这里已改建为砖瓦基建房,但布局未变,这或许是今天的房主人以此表达对蒋氏故居的尊崇的情怀。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