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村的轻吟低唱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4:44 阅读(0)
一个古村的轻吟低唱
辛冬妹(江西宜春)
赣西,九岭山脉中段。绵延的山峦之下,一个叫天宝的地方,一个叫天宝古村的地方,因为岁月的积淀和历史文化领域的独特价值,常常让人产生“欲揭面纱”的好奇。
古村落位于今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辛会村,为三国时古宜丰县治所在。因居新山南麓且盛会市(圩集)而得名,与今辛联村并为天宝乡机关集镇所在地,是墨庄刘氏主要聚居地。据《天宝乡志》记载,辛会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内外八景,牌坊宝塔,亭台楼阁点缀,被誉为“小南京”。
据当地史志记载,三国东吴时(公元220年)在此设县,至唐代,四设县治达250年之久,史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始建于宋光宗元年,即公元1190年,迄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古村以“墨庄刘氏”最为荣耀,流传下的“墨庄阁”(称宝书楼),与岳飞之子岳云当年的一次善举佳传有关。据史料记载,此宝书楼高15米,宽11米多,系木石结构的两层重檐楼阁。楼前后两进,前厅有四根古圆柱支撑牌坊,内厅有四圆柱支撑木楼,甚为壮观。1979年,此楼被放牛娃失火焚毁,仅存村东头断垣残墙中那依旧挺立的四根石柱,给人一种欲打捞历史记忆的沉重感。2008年,天宝古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列。
一个因年代久远而完整保存的古村落,一个凝结着一个家族兴衰轨迹的古村,数百年来激起很多人探究的兴趣,甚至还出版了以此为蓝本创作的长篇小说《天宝往事》,作者正是沿着村落古文化遗风走出的刘氏子孙。读小说,探古村,看旧貌新颜,品文脉遗风,让人无不惊叹,无不感慨,甚至发出悠远深沉的轻吟低唱。
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有着很多神奇的存在。建筑是活化的历史存在。据记载,天宝古村现有民居民230多幢,其中明清时期建筑170幢,其余多为解放初期的仿古民居。明清建筑包括宗祠、亭阁、画锦堂、观音堂、官厅、民居、石碑坊、宝塔、庵观寺庙等。诸如昭公祠、刘氏宗祠、进士弟、莅堂公、五芳公、厚庵公、嵩仲公祠、益新公祠、翰林第等。昭公祠是由上屋进士刘体道倡导三房合建的六世祖“昭公”享堂,屋宽16米,长65米,有石屋柱22根,木屋柱42根。两壁有壁画“双凤朝阳”“麒麟送子”“五子登科”“松鹤延年”等;正中有朱熹手笔“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古村诸多公祠中极显气派的一处。刘氏宗祠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由士元士会兄弟和士元子合建而成,至今已历500多年,全屋8栋96间,门楼高达8米,甚为壮观。祠内存有清朝宰相朱轼赠匾“江省名宗”、抗战时期宜丰县县长张芳葆书“救国荣宗”匾额等。古村内还有一栋建于1919年的西式洋楼——培根职业学校,该校由刘氏墨庄堂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刘化成创办,是专门培养农业人才的职业学校。
这些建筑,因了数百年的烟火熏染,早已融入平常百姓人家的生活中,透着民俗的清风,流淌着山水相依、田园相伴的清幽气息。古村的建筑风格,外观为风火山墙翻天井式,内为木结构,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与抬梁相结合风格式建筑。内置木雕、石刻石雕、砖雕,各式花阁门、花窗、门楼、石墩、石础雕刻等。宗祠内有原授真迹的“进士”牌匾,有蕴含“门当”“户对”“来头”寓意的门框雕饰,有“五代为官”标志的“印把天井”等,印证着这个家族昔日的兴盛与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