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京西高粱桥路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10:16 阅读(0)

京西高粱桥路

  赫崇明(黑龙江哈尔滨)

 
出京城西直门经过一座青石桥,拐过一个牛轭状的弯道,就是北方交通大学了。
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的基础设施薄弱,去学校的柏油马路,路面只有两车道7米宽,路两侧是高大的乔木林,林外是碧绿的菜田,间或有几处青砖乌瓦的农舍,有羊的咩——咩——的叫声,也有狗的“汪——汪——”的吼声,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段路叫高梁桥路,能有2公里多长,坐16路汽车2站地。那时候学生穷,5分钱的汽车票舍不得花,都是徒步走到西直门,再换乘其它线路的汽车进城。在学校读书的几年中,这段路我只坐过一次汽车,那是父亲从东北来北京去山西参观大寨,到学校来看我,我送父亲坐2站地2人花1角钱。要知道在学校食堂5分钱能买1碟小菜,其余的时候这段路我再也没有坐过汽车。
 
 
 
 
学校围墙外就是北京著名的大柳树人民公社,公社生产的西红柿、水黄瓜,西葫芦等蔬菜都摆上东单和西单菜市场的货架上了。
在学校上学那时候,每天晚饭后,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会沿着这段路散步。那时候汽车数量少,除去16路汽车外,很少有别的车辆经过,只有生产队的马车跑来跑去的挺忙碌的,名副其实的马路。
车少人稀,路上显得挺清静的。
这段路上有几所大学,带着各式校徽的学生,三三两两的来往于这条路上,或低声私语,或高谈阔论,还有歌声飞扬……给这条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条路上有两个亮点:一是离我们学校100多米的地方有3间青砖瓦舍,是街道老太开的“山西刀削面馆”。这是星期天我们常去的地方,一碟小菜5分钱,一杯啤酒1角钱,一碗刀削面1角钱,一个人2、3角的吃喝的足饱。另一处亮点是街道青年开的一个“百货商店”兼售图书。每天晚饭后,我们散步的时候几乎都要走进去一次,看看有没有新到的图书。小店虽小但有时还真能碰上一本好书,我手里现在还保有的前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所写的《铁流》,就是在那个百货店购得的。小店很兴隆,进进处处的都是附近高校的学生,买一块香皂,买一管牙膏,买一方手帕什么的很方便。
 
 
 
 
更多的时间我们则坐在青石桥的栏杆上,看桥下清清的流水,听岸边青草洼里青蛙的歌唱……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查地图没有标注,听当地的老乡讲叫长河叉子。不知道长河在什么地方?河水是从哪里流来的又流向哪里去?一直到毕业也没弄清楚。
这条路的北出口正接西直门外大街,街口有几家饭店和一家浴池,都挂着“国营”字样,那年代没有“个体”的说法,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首都岂能容得了。
街角有一家饭店名字叫“西外饭店”,正门开在西直门外大街上,生意红火。来这里就餐的大多是京郊的农民,附近工地的力工还有工厂上下班的工人,也有近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平常学生很少,那时候学生都在学校食堂就餐,只有星期天兜里由几个钱了,才敢去饭店打一次牙祭。一个人出几角钱,几个人凑到一起买几个小菜,喝一杯啤酒,吃一碗老北京炸酱面,那就叫个高消费。
 
 
 
 
有一个星期天,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去西外饭店进餐,是夏天。我们都穿着印有“交通大学”字样的白T恤衫,刚一迈进饭店门槛,有几个老外就跑过来把我拉到服务台前。原来他们是我们学校的外国留学生,正和服务员争论着要买东西,又说不明白,看到我们T恤衫上的校名,知道是校友来了,是请我当翻译的。我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高深的英语东西翻译不了,简单的几句英语口语我还是能说明白的,我帮他们点了几样小菜,又要了几杯啤酒,付了钱他们很高兴,一定要拉我去一块喝酒。那还了得,这是涉外活动。那时候外事纪律相当严格,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普通中国人不允许和外国人接触,更不许用外语和外国人交谈。有一次我在校园里和几位外国留学生用英语简单交谈了几句,晚自习时,留学生办主任就找到我,给我看了几份有关外事纪律的文件,我才认识到涉外事情的严重性,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和外国留学生交谈过。所以,我不能和老外们喝酒,我向他们解释了半天,我是在帮他们忙的,他们听懂了我的意思,但还是给我满了一杯啤酒,让我喝了才放行,外国朋友也挺懂礼数的。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大街上遇见都会像老朋友一样热烈的拥抱一下,然后挥手作别,但绝不交谈。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