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兆:夯土墙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7:13 阅读(0)
高万兆:夯土墙
夯土墙算是一项很古老现在已经束之高阁的技艺。用我们新疆土话说就是“打墙”。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经常使用。就是用潮湿的泥土,用合适的木椽子或者厚木板作为夹板,两头加固,用石制或者铁制的杵子夯实粘土,最后平地成墙的一项技术。 说这项技艺古老,是有渊源的。孟子二章里就有记载: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其中版筑说的就是它。古代尤其是前期的城墙也是用这种技术夯筑而成的。甘肃或者新疆境内好多留存的古城墙还有烽火台都是这项技术的遗迹也是最好的证据。 因为取材方便,方法简单,农家人常用,以前奇台家家户户的围墙、牲口棚圈等附属设施的修建,都离不开它。
大致说说做法。
事先规划好墙体的线路,在它的旁边翻松土壤,用水泡透,等泡好的土壤八成干的时候,具体标准就是捏起来成团不散架并且不能黏手。因为随后的工序要用石杵夯击,太湿不容易板结压缩成型,容易沾在杵子上,导致夯筑失败或者建成的墙体不结实。
必备的材料有松木椽子八根,其中四根大约四米长的做夹板,四根约两米的短椽,做固定墙体两端剖面的支架;还有两块特制的上小下大梯形的木板,要和墙体宽度要求的尺寸略窄;石杵一个;铁锹一把。
首先按照墙体宽度和长度,竖栽起四根短椽,一边两个平行站立。每一边竖起的两根椽子中间放好事前准备的木板,夹在两根立柱中间,防止漏土,上下用麻绳缠绕绞索固定。竖起的木板和四根柱子夹住长椽,架子就算是搭好了。
打墙的时候,先用铁锹挖起湿土丢进架子,直到填平,可以略高些。然后用脚依次踩平,再用石杵上下杵定,每一杵都紧挨着。仔细杵一遍或者两遍,直到和椽子平行,妇女或者体弱者为保证质量再来一遍。填满一层杵击夯实一层,然后松开并去掉底下的椽子两端的麻绳,抽出两根椽子,翻在第三层,依照上面的方法固定。然后填土,杵定。每一次重复上面的步骤,层层往复,最终达到需要的高度。
我们新疆有句俗语:打墙的椽――上下翻,就是最生动的描述。就是说此一时彼一时,直白点说就是,虽然我此时不如你,可能过一会我就从下翻身,一跃而上了,有风水轮流转的意思。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有哲理?
达到需要的高度后,不再动椽子。加高湿土,两边用铁锹拍结实,顶部形成人字形,把墙体的四根横椽子拿掉,算是一堵墙竣工。
每一堵墙首尾相连,根据周长最终夯制成计划的样子。在没有砖块的地方,哪怕是荒郊野外的牧民,修建个临时的窝棚都会用到这种技术。不怕你们笑话,我们最初的大队小学,甚至果园的围墙等,都是这种办法修建的,因为新疆雨水相对匮乏,这种土墙寿命比较长,使用二三十年或者更久的比比皆是。
这种土墙在北疆很常见,当然也很实用,当你开车旅行时,甚至在人烟稀少的野外也会碰到,破损的墙壁上,随处可见蚕豆大小的黑土蜂打开的洞穴,千疮百孔的。甚至有两堵墙的接口处,有鸟窝的存在,而墙脚的缝隙里,会有刺猬的巢穴,不断给你夏日的旅行增添惊喜。
随着砖块的普及,这种古老的夯筑法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如果在野外碰到这种土墙的遗迹,请你略微驻足。因为,它既是守望者,更是曾经的见证者。
文章原创:高万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