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与诗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9 05:32 阅读(0)
关于诗与诗
文/崔河山
诗歌,走到今天,有人说好,有人唱衰。在我看来,诗歌好没有好到哪里去,衰也不见得衰到哪里去。为什么这么讲?
我们来看一些现实的事例,就一目了然了。在目前中国,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的普及,使随便能哼上几句唐诗宋词的人,都可以顺口拽几句似诗非诗,非诗似诗的句子。并且找一个平台,堂而皇之地编一大堆名头,做一个花里胡哨的网页放上去。然后,花枝招展地招摇过市。这样的诗人,目前一抓一大把。另一个极端是一些诗人高居庙堂之上,手中掌握着五花八门的期刊,全凭自己好恶刊登一些是懂非懂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大多数人读不懂,但是丝毫不会影响这些所谓诗人的名气。因为他们掌握着话语权,好不好,懂不懂不是读诗的人说了算,即便全世界的人都读不懂,那也没关系。他们说,你不懂是因为你不懂诗,还会说诗歌就不是让所有人都懂得。总而言之,不会说诗不好。
最尴尬的是一些老老实实写诗的人。这些人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与角落,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社会实践,他们醉心于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的诗是一些成型的诗歌,是站在生活的层面去剖析生活,站在现实的角度去阐释哲理。他们写出了几乎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诗,没有噱头,没有生僻,没有那些光怪陆离的词语组合。他们游离于诗人与普通民众之间,在普通民众眼里,他们是诗人,在极少数把持话语权所谓的“诗人”眼里,他们是普通民众。他们是诗歌界尴尬的一个群体。
去年与一位出版界朋友交谈,谈到文学创作,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佛祖早期传道非常失败,几十年竟然一个徒弟都没有收到。后来,他坐在菩提树下开始苦思冥想,想了许多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好的道竟然没有人愿意学。佛祖修行的菩提树在野外,大家知道尼泊尔,印度那个时代,都属于农耕社会,养牛比较多。每天佛祖打坐,你就在身边“哞哞”地叫。忽一日,一头牛吃饱了来到佛祖身边“哞哞”叫了几声,佛祖忽然开悟,悟出了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我在网上输入佛祖六字真言词条,解释的结果各各不同。倒是有六字真言的注音(ong)唵(ma)嘛(呢)呢(bei)叭(mei)咪(hong)吽,我仔细品读这六字真言,看了许多解释,却始终不知道到底哪个解释是佛祖的镇意。于是,我也开始苦思冥想。当我联想到目前诗歌,我忽然开悟。其实“唵嘛呢叭咪吽”,根本没有意义。只有没有意义的意义,才会被人解释出无限的意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意义。
人类的好奇心永远是无穷无尽的,越是解释不清的,人们的好奇心越大,越想弄弄明白,越想弄明白却越弄不明白。于是,就心怀恐惧,就产生崇拜,就盲目膜拜。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把算命的称为先生,因为算命的说出的话你往往听不懂,但是可以无限解读。反观目前所谓的主流诗歌界,把持着诗坛话语权的那些“大师”“大咖”们的诗歌,几乎全部是似是而非,大家看不懂的东西。想到这里,我忽然彻悟了……
中国有圈子,各种圈子,每一个圈子都有一批人。前段时间认识一位朋友,非常厉害,经常涉足一些圈子,混得风生水起。他告诉我:“不要说你写的东西有多好,扯淡!如果你不进入这个圈子,写得再好也没用。”于是,我开始浏览一些活动,果然发现一些问题。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无论哪里有笔会、诗会,总是那么几个人参加。笔会,诗会总会像模像样地设置一些奖项,然后大张旗鼓地全国宣传,征稿。然而,等到奖项结果出来,不出意外,获奖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甚至国家级的大奖项“鲁奖”“茅奖”也是如此。通过观察,我又一次顿悟,原来是许多人的人生规划错了。因为你只知道老老实实写作,不知道“圈子”的重要,尽管很多人喜欢你,但是你没有“圈子”,“圈子”里的人不喜欢你,那你只能靠边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