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婚礼镜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7:58 阅读(0)
塔吉克族婚礼镜视
●耕 夫 (四川)
离开喀拉库勒湖,挥别长眠于此的“准将”,驱车继续向西,直奔塔什库尔干县城。
一路奔波,沿路拍摄,到达目的地,天已黑尽。
泊车。投宿。觅食。
晚餐,“老边防”安排去品尝烤羊肉、羊肉水饺等当地特色食品,并事先约好他的四位老朋友——正在塔什库尔干进行专题拍摄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摄影家协会”的资深摄影家一道共进晚餐。
同是摄影人,相逢是缘,相聚甚欢。
席间,新疆的摄影家朋友按“老边防”的要求,不仅给我们热情地给介绍了塔什库尔干这个我国版图上最西边的县的拍摄主要景点、重点等概况,还从摄影人、摄影眼的角度,结合他们多年在新疆进行专业风光、人文拍摄所总结的体会、经验,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塔什库尔干县多个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民情。尤其是对其中最具个性、典型性,又带一定普遍性的塔吉克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风貌,进行了重点、详细的介绍,并告:据他们了解,明日在“塔赫曼村”就有一场塔吉克人家举行婚礼。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于是,带队的“老边防”决定调整先去红其拉甫的计划,改为明日先去拍摄“塔吉克婚礼”。
晨早起,驱车直奔“塔赫曼村”。果然,婚礼如期。
纵观婚礼全程,镜头告诉我:相对于我们内地或者说汉族婚礼动辄数十桌筵席而言,塔吉克人的婚礼,注重的不是吃喝,宰一只羊,做一锅“手抓饭”便是“筵席”。简单、朴素,但热情、热烈!
首先入镜的,是迎娶方的“迎亲”准备。简朴的平房张灯结彩,大红双喜格外醒目。宽敞的门前院坝,是婚礼的热闹场地,近百人聚集于此,男女老少皆身着盛装,多数女人还化妆,只是可能因为各人在这个活动中所处的角度不同、角色不同,而浓淡有些差异。
对于我们摄影人而言,最吸引镜头的,首先是塔吉克人个性鲜明的面部形象。那高额头深凹眼直鼻梁,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脸上是岁月的沧桑,无论脸上是青春的笑靥,都让镜头感慨不已,都令镜头择重“特写”功能;尤其是从侧面取景构图,每次揿门,镜头都为之亢奋。
其次是塔吉克男人头上的圆形小帽“吐玛克”和女人头上的“库勒塔”,那是与“高额头深凹眼直鼻梁”的绝配。那造型、图案都独具民族特色。如果说“高额凹眼直鼻”让相机欢呼,那么,“塔吉克脸”配搭“吐玛克”和“库勒塔”圆形平顶小帽后,更令镜头陶醉。
……
可是,“陶醉”不能永久,“陶醉”也需清醒时。
走出陶醉,征得主人的同意,走进塔吉克人的平房,走进塔吉克人的厅堂,走进塔吉克人的婚房——
客观地说,塔吉克人的住房算不上高大,因为整个村落中没有楼房,而是清一色的平房,一般三间,中间客厅两侧卧室,厨房则独立于住房十数米开外。
厅堂也不算华丽,但干净整洁,电视冰箱沙发茶几齐全。
不大的厅堂,热闹非凡,高分贝的喇叭声中,沙发上端坐长辈,茶几旁众人围坐。不时有人走向端坐的长辈行礼祝福,只是我一句也听不懂,只能从他们的姿态、表情分享他们的喜庆欢乐。
一侧的卧室,便是新房。不知是不是在进行“热闹新房”活动,室内人多拥挤,我的镜头仅能在门口透过缝隙短暂一瞥:虽见满屋彩灯大红双喜以及满屋人们的喜气洋洋,但实在拥挤施展不开,无奈,只好弃“单反”执“微单”举过头顶“盲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