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系 二月二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5 07:05 阅读(0)
【往事悠悠】王伟光:情 系 二月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正月即将过去,我们又将迎来另一个传统节日“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这天也叫“春龙节”。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外来文化跟踵而来,“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舶来品充斥日常生活,挑战传统文化,大有取缔华夏传统节日之势, 尤其青少年更是乐此不彼,令人担忧!与之相比,我们更情衷传统民族节日,因为,我们都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生旅途中,传统的烙印是那样深,每每回忆咀嚼,如饴在口,甜蜜在心!
我出生在东北农村,记事时“文化大革命”已开始,“破四旧、立四新”,传统的民俗记忆不多,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越来越淡化,耳熟能详的东西,基本上来自道听途说,缺少说服力,但对于“二月二”却有三点深刻的记忆:一是“剃龙头”;二是“穿龙尾”;三是吃猪头肉,可谓历历在目!
“剃龙头”,是北方二月二标志性的民俗,必须赶在二月二这一天,整个正月不能剪头。大人说:正月剪头死舅舅,我们信已为真,几十年一直恪守这一民俗。那时农村生活十分困难,一个屯没有几把手动剃头的推子,求人剪头很麻烦,基本上靠剃刀或剪子。大人的发型是下面剃净,头顶留发,仿佛盖一顶帽子;小男孩基本上是剃光头,娇惯的孩子后面留一撮“老毛”,传说好养活,等到上学才留长发。后来长大了,通过查找资料才真正明白“剃龙头”的含义。民间相传:农历新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就算开始了,在这前后,男人理发、女人烫头是要办的头等大事,所以,正月就没有人理发了。农历二月二乃惊蛰之时,万物复苏“龙抬头”,农民要忙着春耕春播,城里人也开始忙新一年的工作,于是赶紧剃头,有“剃头去旧”的寓意。龙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传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借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吉日剃头的习俗,而且称之为“剃龙头”。大人们“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福星高照,带来好运。宝宝们剃头,祈求鸿运当头,健康成长!
“穿龙尾”这一习俗已经不多见了,早些年到了二月二,大人就会拿出平日积攒的花花绿绿的布,剪成一个个铜钱大小的圆儿,再用切成段儿的高粱稍儿将五彩的布片儿连起来,末端还要系上彩色布条儿。做好的龙尾拴在孩子们的肩上,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早春的寒风中嬉戏,五彩的“龙尾”随风飘荡,煞是好看!
吃猪头肉是二月二最古老的习俗,仿佛是二月二的代名词 。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烀猪头。正月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 ”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整整一个月,猪肉基本上吃光了, 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四个猪蹄、一个猪尾巴,留在二月二吃。
节日前,人们从冰里将猪头刨出来,放在屋里化冻,然后在院子里架起木绊子将猪头、猪蹄烧烤,直到没有残存的猪毛,再用板斧将猪头一劈两半,放在清水中泡一天,用刀将上面的污垢刮掉,放入锅中烀上几个时辰,出锅后趁热将猪头骨肉分离,就可以食用了。常用的吃法:一是切成薄片蘸蒜泥。二是放上佐料蒸着吃。三是“扒猪脸儿”。四是炒着吃。五是压猪头焖子。无论哪一种吃法,都是油而不腻、黏黏的,别有一番风味!猪头骨架上有两个小鸟形状的骨头,很受小孩子们喜欢,当做玩具其乐无穷!骨架砸开后,里面有油脂,开春被春风吹裂的双手抹上后很见效。猪蹄上的“嘎拉卡儿”是女孩子们冬天娱乐玩具,热乎乎的火炕、亲昵的姐妹、欢声笑语,久久荡漾在三九严寒!一根猪尾巴是户主的独享,孩子不能吃,说是后惊,晚上不能出门,长大后才明白,不是怕后惊,只是东西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