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回忆我的妈妈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08:24 阅读(0)

 王浩祥:回忆我的妈妈

老妈今年已近八十高龄,满头银发,身体瘦弱,腰板微微佝偻,听力下降,但身子骨却依然坚韧硬朗,思路清楚。整天不闲一刻,来回奔波,一会干这,一会干那,从来都是腰不酸的腿不疼,精神气爽,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干什么事都干净利落。
回忆起妈妈她一生艰辛劳苦,一辈子苦命人,一辈子勤俭节朴。在那困难时期的特殊年代里,她在年家井炼过钢,小山子修过水库,生产队山上烧过山灰,当过妇女队长,拖拉机工作队做过饭………等。妈妈慈祥和蔼,可亲可近,心底善良,宽宏大度,与邻和睦相处,注重邻居关系,善于帮助他人,爱子爱孙如爱命,能吃苦耐劳,能战胜一切困难,困难面前从不低头。这是我从妈妈母体中降生五十年以来对妈妈的最高评价与切身感受。时间与光阴能够证明一切,妈妈确实做到了,不亏于我对她有这样的评价。
在大集体时代后期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年代里,妈妈为了多挣一分工养活我们兄弟姊妹六个,为了我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那可是拼了命的。每天都是两不见天日,不分白昼黑夜,披星戴月下地干活挣工分是常有的。她总是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不比别人多挣一分工,决不收工。她是个很要强,不服输的女人,干啥事都不想落在别人的后面。那时的生产队夏收小麦是包工拉方收,在我的影像中同样的方数,妈妈总是第一个收完出趟,有时还要帮助掉后的左右两边邻家收两把。妈妈每天收工再迟都不会两手空空,背的不是喂猪和驴的草,就是灶火里烧的柴和粪。她是村里出名的女强人。最让人心寒的是妈妈那双指头上,手掌上开满血淋淋的裂口,又干又邹的粗糙双手。为了裂口不出血,再没别的办法,只能用线绳子一圈一圈的绑起来护住裂口。到了冬天,为了让妈妈手上的裂口不再扩大,手变得光滑绵软些,我们弟妹几个每天放学后就到村里大杨树下面拾麻雀粪便。据说拾来的鸟粪用尿液泡化后护手效果相当好。妈妈就每天晚上再迟也用泡好的鸟粪护理双手,以便来减轻缓解第二天手疼。
到了包产到户年代,大哥高中毕业落考后出外搞付业,再我们兄弟四人上学念书,只留下妹妹帮妈妈做饭干家务,父亲放羊,妈妈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家里承包的几十亩地的舂种夏管秋收全落在了妈妈肩上。舂天帮父亲播种后,夏天除草全是她干。秋天,金黄的麦浪在秋风的吹佛下一浪高过一浪,田黄一夜,一天比一天黄的快,一大片一大片的一望无际,看着都让人发愁。“只要庄稼好,有收头,收的个不怕”当时妈妈是这样说的。就这样妈妈一个人起早睡晚,风里来,雨里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渴了喝一杯凉水,饿了啃一嘴干馒头。麦子软的地方她拢起双手,摔开膀子一把一把的拼命拔,一步一步的向前移动着。骄阳烈日下额头上的汗珠挂满了双髻,一颗颗的滚落在了地上,她全然不知,只想着抓紧时间抢收黄田,后背上由于经常出汗留下了一片片白色的汗迹。硬的地方她挥起镰刀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一排排麦子顺势而倒,瞬间一片开阔地出现在眼前。就这样她一个人日复一日的收啊收!功夫不负有心人,假期里在我们的帮助下成片成片的金色麦浪被妈妈征服。一个个麦垛垛,豆摞摞矗立在了田间地头。
妈妈是个一年四季都闲不住的人啊!庄稼颗粒归仓后,按理说该越冬休息了,但她不是去新堡子渣里抓发菜,就是去地里破碎土块,总是忙个不停。那时的发菜价格相当当,抓发菜也是当时我们山里人的一项经济来源。我记得很清楚,我家住的是窑洞,妈妈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她每天都是一两点就起床了,起来后怕打扰我们,就悄悄的点个小煤油灯,放在窗台上,她坐在窗根边不是缝补衣服,就是纳鞋底,做鞋帮子,缝补衣服时还时不时的拿针在额头划一下,这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妈妈这样划一下的意思。等到一定的时候,妈妈的同伙会上来在我家的崖头顶大吼一声,妈妈已经习惯了,立刻停下手中的活,收拾好家当和吃喝,便踏上了抓菜之路。据和妈妈一起抓菜的同伙们说,妈妈抓菜最厉害,每天她都领先最多。和她一起抓菜的邻居现在还都给我表演妈妈抓菜的动作,到地方后,妈妈首先用绳子把午餐包包绑在腰里后,别人还在做准备阶段时,妈妈就已经“嗤嗤”的几爪子下了手,紧接着就很利索的从爪子上取下了发菜,惹的我时常大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