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房子是乡村最醒目的风景,它积蓄了乡村发展和变迁能量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3 23:01 阅读(0)

房子是乡村最醒目的风景,它积蓄了乡村发展和变迁能量

 房子的风景

 
作者:竹杖芒鞋空间
 
每次春节回晋南农村老家,总想在简短的接触中细究家乡的变化。变化总是有的,一年又一年,想要保留下来的怎么捂也捂不住,该变的总在飞速地变幻着,你记忆里的那个乡村已经不复存在,只能依稀辨别它们当初的模样。
现在,春节回乡关于“故乡沦陷”的悲情叙事,似乎已成为年后返城人们的习惯性喟叹,农村的落后、城乡的落差、岁月不羁、乡愁不古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叙述方式。乡村的凋敝、低落,让远归的人轻易地占据了俯视的位置,有了评判的优势。其实,故乡即“故去的乡”,我们所伤感的只是自己内心永远回不去的那个故乡,繁衍生命、接续生存、延传生活的那个家乡一直都在倔强地改变着自己,适应着时代。它的变与不变,也一直都连接着我们的情感归属,让我们从中感到了失望,也看到了希望。就像家乡村落中那些落成与衰败的房子,一直都在静静记录着一个村庄发展的历史,对于没有精确年鉴的自然村它们也是一种见证。房子的风景,也是一幅家乡变迁的图景。
原来记忆里村中有不少老房子,年代久远无法细细考证,今年回来发觉原先的老房子正日渐减少,有些老房子随着家里老人的故去就慢慢无人居住,随之破败消失,有些老房子属于村里公有,虽然没人敢拆但也缺乏有效保护。有些老房子,一看那些考究的木雕、砖雕、建筑样式,就知道尚有保护价值,尽管都是清代中晚期以后建筑,但其浓缩的建筑艺术、文化传承不可小觑,尤其关乎一个村子的历史记录决非一座老房子表面所承载的价值。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部分老房子的照片,所得到的关注和关切超乎预料。很多朋友评论:一屋历史,满目沧桑;超有感觉,值得保护;我们村已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了……能有几座老房子的村子,当然是值得引以为傲的。前些年,听说相邻某乡一座古戏台以几千块钱的价格整体搬迁卖给了外省,原来戏台的空地成了村里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口。值得欣慰的是,村里的人们也慢慢知道这些老房子的价值了,我听到的更多的是“没人敢拆这些老房子”“上面来人不让拆”,对老房子的敬畏心就是保护的开始。据说,本县某大院景点为丰富景区建筑,开发公司原本准备斥资数百万元整体买断搬迁村里一处道光年间的古建——过风楼,因村干部的一致反对而未得逞,又闻村里规划还要围绕此楼修建村中公园,令人感佩。
吾乡人好盖房的传统由来已久,对于生于乡土、没于乡土的人来说,盖房子、娶媳妇是人生不能回避的终生大事,一座房子就是隐没黄土的先人在世时为自己立下的一座丰碑。传统的农家院落大而空旷,预留了足够的位置供后世子孙修建房屋,村巷中人和自家后人时常会指点建好的房屋言说这是谁手里置的业,房子在他们眼里既是遮风挡雨的居所,也是遮羞示人的脸面。我家的老院子里有曾祖父盖的正房,有祖父翻盖的房子,还有父亲盖的厢房,一代一代盖的房子树在那里,好像一代一代人活在世上就有了能够见人的颜面。近些年,城市楼市风起云涌,家乡的农村也不甘寂寞,有钱盖房的传统在新时代得以保持和发扬,房子带给一家人踏实的成就感有增无减。
春节回到家乡,眼就变得迟钝起来,除了原来保留的旧门旧房旧院能分清楚是谁家的之外,新盖的高楼大院就一律不敢认了。新建的房院基本上都是高门楼、宽门庭,钢筋混凝土修建,坚固结实,正房大多为二三层的楼房,四周厢房为平房、车库、储物间,朱红大门、铜质铆钉,看上去气派奢华;室内装修也与城里没有差别,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马桶、淋浴、自来水、暖气方便到位。原来没敢想的、没想到的现在都有了,新盖的院落一直向村外延伸,华丽得像一道炫目的风景。走在村里,我仿佛一个外乡人,对年轻的人不熟悉,对新盖房子的人家也略显陌生,记忆里某家某院某门的刻板印象已无从印证。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