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2 15:23 阅读(7)
亦兄亦友“铁三角”
邹 辉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曾经引以为豪的那些年“爬格子”的生涯中,老刘,大姚和我,不仅被大家伙称为商务系统中数的着的笔杆子,还被圈里圈外的朋友们爱称为亦兄亦友的“铁三角”。说起来我们之间的那些陈糠烂谷子,还是蛮有味道的。不信,说来大家伙听听。
80年代,各个行业对新闻报道都非常重视,纷纷组建通讯报道组参加本地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竞赛。商务系统中,老刘、大姚和我都是写新闻报道的行家里手。在商务系统的稿件中,我们三人占据了“半壁江山”。每年的优秀通讯员中,我们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三栖”最佳。再加上平时在一起聊的对味,处的投脾气,因此就被大家伙称之为“铁三角”。
三人中老刘年长我和大姚十几岁,是我们这一拨耍笔杆子当中学问最高(教过书,当过中学校长),最有才华的码字匠。老刘为人正直,性格直率且笔锋犀利。对于社会上和单位里的不正之风,只要难入他法眼的,提笔就是一梭子的酣畅淋漓,让大家伙直呼痛快。当然,也有不少人“对号入座”,私下里劝他不要锋芒毕露,老刘哈哈一笑置之,依然是我行我素。工作中他不偷懒兢兢业业,并忙里偷闲“爬格子”,一篇篇好稿子让大家伙捧读后感叹不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并没有“退隐山林”“金盆洗手”,而是在笔耕的同时多方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兼职一家职业学校客座教授,又受聘于一家商厦任经理。既“授业传道”又商海泛舟,虽然两鬓如霜,但始终保持那种不服老,不愿老的年轻心态。如同一匹志在千里伏枥的老骥,“不用扬鞭自奋蹄”。后来,由于家庭原因老刘不再忙碌,但时时关注我和大姚的牵挂,那是分分不减秒秒不少。
大姚的才华也是大家伙公认的,工作能力更是上上下下都认可的。按理说以他的才华和能力,在单位里担当重任是顺理成章的。可是关键的关键,才华横溢再加上年轻气盛,哪个一把手不怕功高震主呢。偏偏大姚不喜欢唯唯诺诺那一套,遇到不顺心的事,喜欢在“石火光中争长竞短,蜗牛角上较雌论雄”中论出个理来。结果的结果,空有满腹经纶却“读书破万卷,一字用不着”。还好,经过一番磨难后,大姚被上级部门领导认可全面主持工作。他勤奋敬业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很快工作局面得到顺利开展。但是,“人无需傲气,但必具傲骨”的大姚,还是当年的那种豪气,说出话来一串雷,做起事来一阵风。如此的作风再加上平时忙于事务过多,顾不上多与职工交心。所以,导致职工把一封封人民来信写给了上级主管部门。于是,踌躇满志的大姚只能是感叹“无言的结局”。老刘和我知晓大姚的处境后,约他喝茶谈心权当安慰大姚,三个人谈天论地是那样地亲切。过去人们常说“文人相轻纸半张”,其实不然,我们“铁三角”之间的感情那可是时时挂念、刻刻可亲啊。
说完老刘和大姚,再说说我。那些年爬格码字中,老刘对我的帮助是最大的,可以说是亦兄亦友亦师的挚友。我早年写的东西喜欢华丽的辞藻,喜欢频繁引用名人名言。为此,老刘毫不客气地指出并告诫我文章要朴实,要用自己的语言为文章添彩。应该说,老刘的批评让我醍醐灌顶,让我从浮华走向朴实,走向“为情而生文”的坦途。记得当我曾经为自己好几次平步青云的机遇而没有抓住时,老刘告诉我不需要靠“仙人指路”而“曲径通幽”。也无需为自己与弹冠相庆的机缘擦肩而过陷入失意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老老实实地摇着一杆秃笔,专心致志地在“方格”里编梦才是真章。于是,醉心于心田里耕耘的我,笔下的“结晶”屡屡见诸于报端、杂志。欣慰之余,我和老刘大姚一起把盏品茗,“量大嫌酒甜,才高笑小诗”的那种自傲,随着袅袅的云烟飘香天际。虽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我们“铁三角”却依然亲情如故。每个略为清闲的周末下午,我们都会择一处清雅之所幽会。还是当年仗剑弹歌的豪气,还是以往文人相亲的情怀,还是如胶似漆的、亦兄亦友的“铁三角”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