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象湖知青缘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1 11:44 阅读(0)
作者简介
陈学贵,笔名奇和雅士,福建省作协会员
醉美象湖知青缘
去年盛夏的一天上午,我随象湖林菓场闽南老知青一行,披着浓绿的盛装,带着灿烂的骄阳,乘车前往象湖镇。当车子驰骋到象湖境内时,放眼看去尽是醉人的风景,两面环山,小溪从两山之间的小比之中流出来,溪水很静,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很绿,绿得就好像一块碧玉。不紧不慢的风吹在脸颊上,是一种真正的“凉风熏得游人醉”,带来的是凉爽心田的感觉。
我们沿着小溪,走过小道蜿蜒,象湖镇呈现眼前。象湖既没有象,也没有湖,查看古地质,这里原先是一片汪洋,经过长期的沉积和造山运动的不断隆起,海面逐渐萎缩成湖,尔后湖也没有了,被山所代替。山间有一条小溪,就是今天的感化溪。感化溪边有山形似大象,又有大象沉湖诸象吸水相救的美丽传说,也就有了象湖的地名。
20世纪70年代中叶,原象湖公社筹建林菓场知青点,连续3年迎来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便有了同吃、同住、同劳动,开荒种粮、开山种菓、挖穴种树的动人场面,形成了“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知青精神。到七十年代末,林菓场知青先后走上新的岗位。别离时,便有了共勉,坚信在广阔天地磨炼出来的知青战友,在新的工作岗位会是大有作为,将托起明天的太阳。事实也是如此,如陈乐昌、黄強、邱春兰等知青,历经奋斗、努力工作成了行政单位的领导干部;又如楊柳青、叶闽、黄召等知青出类拔萃,成了教育、金融、铁路系统的强将。可以说林菓场出去的知青都干出一番事业,成了各条战线的佼佼者。
去年5月,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萌发了在象湖林菓场知青点附近雕刻穿越时空的“知青缘”的举动(因原知青点地理位置特殊,现已筑坝成为库湖)。也就有了象湖林菓场老知青一行,专程到原场址附近举行“知青缘”落成的揭牌仪式,进行畅谈叙旧的一幕。如果要说离别40多年后相聚的心情,那就是万分高兴,高兴在大家事业有成,高兴在大家身体健康,高兴在花甲之年或临近花甲能相约林菓场、相聚象湖镇,在镇政府会议室座谈、聆听象湖镇领导的宏伟规划。随后我们一行又驱車来到了楊美。
杨美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距漳平市区45公里,从集镇所在地到这里只有3公里多的路程。馆内“荣福堂”左侧辅厝的房间墙壁上,有“红军留款信”,原文如下:“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这副“红军留款信”现展览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第七陈列室里,是迄今为止发现全国保留最完好的红军题壁留款信。
这幅红军题壁留款信,字幅高0.55米,宽0.35米,楷体直书式,全文共4行,30个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其中的“礼”字,有人猜测说,当时红军写错了字,应是“手里”,也有人说,这是红军向百姓敬礼的意思。细瞧,这“礼”字多写了一个点,与其说它是个错别字,更多人愿意相信,这是红军希望给百姓“多一点的礼”。只有这样,这支装备落后,它曾经被人讥讽为“共匪”、“泥腿子”、“土八路”、“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工农红军,可以不申辩,用事实说话。
走出“荣福堂”,我们又拐进一条小道,过了桥到了“达道堂”,这是红四军朱老总曾经居住的地方。这古朴的乡村房屋,简朴的令人心生祟敬。房屋的左侧伫立着朱老总的雕像,威严高大。步入那百年历史斑驳的前大门,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近当年。最为感慨的是朱老总曾经居住的卧室,一间小小的房屋,房内摆着他素来喜欢的素心兰。望着、望着,使我油然起敬。无数的事实证明,朱老总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革命赤胆忠心,为人民鞠躬尽瘁。他为革命创建的光辉业绩将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