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色韶光听水湾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0 13:20 阅读(0)
煦色韶光听水湾
雨,下一阵停一阵,山随之忽而清明忽而影绰起来,黄河水面上的轻雾弱岚,就游动飘移在这山水间。听水湾,美丽而又安宁。静静的黄河水在幽幽的山湾里丰盈着,澄碧着。如果有羊皮筏子就更好了,在羊皮筏子上左摇右晃的漂浮,摇到绿树青屋、水深草浅的对岸,又摇摇摆摆漂浮过来,随意中将有多少野趣!
听水湾水极清澈,能看到或石或沙的河底。“听水湾”三个大字,每个字都有一米见方,就像三朵巨大的红色荷花,开放在眼前这片黄河水里,而不因外物的冲撞而朦胧些许。深水处呈现黛色,玉石样诱惑人,掬一把水仿佛掬着一把润玉。水波下迷离着岁月的梦痕,让你不由得猜测时光的亘古与悠远。水在微风的撩拨下“哗哗”地吟唱。我望望对岸的村庄以及更远的远山,再望望眼前的黄河水,心想,任凭岁月旋转,大自然都不改其原来的本色。现在,没有了羊皮筏子的过往,没有了水排子的运输装卸,没有了纤夫的呻吟与豪唱,听水湾在岸边的丹霞地貌里尽显美丽、宁静和清幽,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图画。
听水湾位于化隆县牙什尕镇多巴村,这是一处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田园休闲活动场所。今天应邀到来时,一下车,我就被园内缤纷的花草吸引住了。竹篱笆上攀援的蔷薇、满院子大朵繁荣的月季、青涩初绽的葡萄,开到荼靡的雏菊,还有我第一次看见的,有着半圆形的树冠、果肉青绿,有特殊香味的西梅……这一切,都惹人怜爱又令人惊喜。微风乍起,一瀑瀑花香、草香、作物的馥香,掺和着泥土的香味迎面扑来,让人有些薄醉。许多昆虫便在它们的上空轻盈地飞舞,婉转地唱着一支支动听的谣曲。我从它们歌唱的姿态揣测,那谣曲一定蕴蓄着非常美好的情愫。
“真是一块宝地!”我对同伴小张说,“南北种树,东西种花,树下菜畦,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一路走,一路赏花,进入墙基由青石垒就、宽敞通透的宴会大厅,早有客人高朋满座,谈笑风生。
当然,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明亮的宴会大厅里大圆桌上展示的青海民间青绣作品:堆绣、盘绣、皮绣、回绣,还有剪纸、皮影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有着典型的地域文化特色和鲜明的独一性的高原儿女智慧结晶的手工艺品,无一例外、光彩夺目地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使整个宴会厅顿时显得繁花似锦,春意融融。
古往今来,大凡在太阳下劳动的人们,崇拜日月、崇拜动植物,都是源于一种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那种朴素的信仰让人尊重。青绣种类繁多,适用范围广泛,你看这些色彩饱满、浓郁,繁而不乱的绣品,它不仅和青海各族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尤其是在生活用品上,过去几乎家家户户枕头的两边都要绣上花。一些农村妇女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全身上下都可以看到绣品。房间里,墙围上、枕头上、炕上,凡是有可能盖的单子上都会绣上图案,整个屋子就像一个“花”的世界。“青绣”厚实的群众基础,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已经成为一种与各民族和谐共生、各放异彩的青海名绣了。
才知道,原来,今天,化隆县文体局就在听水湾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化隆民俗宣传活动。
不能不钦佩这次听水湾采风活动的东道主,《中国青年报》记者王凯先生独到的眼光。看了韩有录老师的文章《听水湾的涛声》,才知道王凯先生的身份不仅是一位普通记者、作家,而且是一位见解独到、语言、文辞和感觉都很犀利的记者和作家。王凯先生的故乡就在牙什尕多巴村,他是回族,母语却是藏语,他对藏文化和回族文化的感情,他对“听水湾”未来的规划和畅想,无不显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故乡的殷殷深情。因为深爱他的故乡多巴村,才有了这个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的宴会厅,还有野炊区、儿童娱乐区、茶艺区、奶茶店等项目的“听水湾”乡村旅游体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