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行记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7:36 阅读(0)
天柱山行记
文/王宏霞
大诗人李白,号称“谪仙人“,是一个很“浪”的人,一生仗剑出游,萍踪浪迹,洒脱至极,最主要的是,他与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那些诗歌中,写安徽的竟然有二百多首。某个秋日,循着“诗仙””在安徽的足迹,机缘巧合我有幸前往踏访了天柱山。
安徽的名山,风景绝美的,应该说南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西有天柱山。天柱山让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擎天一柱,此山之高峭由此可见,故天柱山在古时曾被称作南岳。“岳”,下面是个“山”字上面是个“丘”字,乃两个并列的山峰也,跻身于众岳之中,名列第二,天柱山其实是对得起这种尊次的。
天柱山旧时亦称皖公山,安徽简称“皖”,与此山委实大有关联,今山上有石曰“皖公神像”,不亦奇乎。“皖公”是周天子封的一个大夫,有传说他是玉皇派往下界天柱山一带的天王星转世,专为拯民于水火。本姓偃,名治邦,小时就睿智通达,后被地方推荐去参加朝廷的人才选拔,颇得朝廷信任,以大夫身份封皖伯。皖伯治皖,关心民生疾苦,治理有方,深得皖人喜爱,人们尊称他为“皖公”,遂名其山。
皖公山神韵,除白乐天的吟咏之外,太白之诗最为经典,"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仿佛古容仪,含烟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天柱山望夫石),吟诗赏画,天柱山的魅力也正体现在这里。
山行盘龙,极目四望,一路上尽是松柏,蔚然成荫,竹海苍翠,茫茫如涛。这无边的绿色煞是养眼,更是怡心。凉风来去,白云卷舒,幽谷深秀,梯田整齐,千岩万壑,神秘莫测。
从大龙窝而上,石道迤逦,艰于前行,然风物殊美。仰望天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水墨点染,留白纸端。但见孤云出岫,飘飘荡荡,罩于峰上,似得道高士般闲情逸志,又似慈爱母亲般佑护子女;还有那点睛风入之松,枝横干劲,盎然增趣。
拾阶再上,途中怪石崚嶒,形态各一。有大石如躺卧之人伸出大脚,眨眨眼睛细看,人脚却变成鲸豚之尾。又有大石谓之象鼻石者,恰似驼背大象仰其鼻息。更有石与石相叠相依,似金庸《天龙八部》中杨过等人以石摆八卦阵式防御金轮法王时有意为之。更令人拍手称奇的是此山之石胖大圆润,真不知是多少年的风雨揉捏打磨而成!
经象鼻石兜兜转转,一路向前,便到了福地洞天。如果说山间之洞府如褒禅诸山依着山岩自有依靠,那天柱山的石洞却是迥乎其异。山峰互为犄角,如人工搭建加盖的墙体和屋顶,屋宇或轩敞或逼仄,似与主人地位吻合。忽上忽下,穿廊过院,有的地方不得不蜷曲身子小心翼翼,如此万般艰辛方得过神秘谷、逍遥宫等。突觉身轻气爽,眼前天池峰如一片打谷场宽阔平整,回首来处,那些咬定青山的迎客之松立于峭壁之上坚韧不抜`的形象却是深深刻于脑海。还有黄杨楠木虽是雨摧风欺终是一片丹心长伴苍松翠柏、绝壁悬崖。俯仰之间天柱峰峭拔孤高,卓尔不群;双乳石双峰突出,相互映衬;远望之中其余诸峰环卫四周,云蒸霞蔚,一派葱茏,氤氲祥瑞之气。
待转至慈庵遗址,想望搁笔台,忆起古人种种遗世独立、修养身心之作风,悠然有出世之怀想。不过,今生之愿恐难实现也,毕竟我是一介凡尘俗女,为生计、为家庭,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来来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