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山乡风物记 水的记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24 10:14 阅读(0)

山乡风物记 水的记忆

   山乡风物记之一

               水的记忆
                    文/邢兴亮
     
           一
 
      小时候,我就像我爹屁股后的尾巴,经常跟着。那时,我爹还年轻,本来到村子二里外的麻黄堰泉子担水,到家只歇一歇,不用多时就能担一担水回来。可我非要跟着他去,他拉着我去了,回来担上水,爬坡绕梁,很不方便,也不能拉我走,我又走得慢跟不上,这样他走几步就得等我一下,我爹被我这一折腾,一担水回家累得已是汗流满面,费时费力。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担水是受苦的营生。可我又一想,村子当街就有水井,水又不少,为什么人们吃水非要舍近求远,受这份儿罪呢? 
      村内确实有井,而且不止一口,后来我才知道,那几口井的水水质太硬,不能饮用,人们叫矾水或苦水。那时,村里人吃水有三个泉子,除了麻黄堰的,还有小泉坡底和河底的两个。每个泉子里的水也足,不用等待,不过来回得走二三里路。后来,我大哥、二哥也大了,他们也担水,因此,我爹省劲儿了,一看见他这两个儿子担水,心里满满的得意和自豪。
     
 
     
       二
 
       可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年,不知什么原因,村里人吃水困难起来了。三个泉子,小泉坡底的那个已接近干枯,其余两个,水流骤然减少了许多,就连村里那几眼矾水井里的水也越来越少了。
      吃水越来越困难了。河底原来1958年修的窑洞式的泉子,现在排满了村里人等水的各式的水桶。细小的泉水,从深嵌到一侧墙壁的一根粗大的铁管里,“哩哩啦啦”流出来,流入水桶内。轮流等水,成了村里人必做的功课。水流最慢时,一个钟头一担水,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怎么行?
      村里人着急了,村里的领导干部们更着急,首先想到的是挖新泉子。人们在河底的泉子旁,用开采煤窑的方式,奋力水平掘进20余米,见水了,不小!全村人欢呼起来。可是,还没等人们的高兴劲儿过去哩!刚过几天,人们发现,那泉水越来越小,最后,又恢复了原样:泉水叮咚响……
     不可能是这样吧?村干部们不服气,一咬牙请来了离村不远六亩地矿的地质工程师,以及矿上的钻探队。不分昼夜,用先进的钻探机械连续干了十来天,终于又打出水来了,水依然很大。正当人们沉浸在正常吃水之喜悦的时候,不到半个月,那股子泉水又越来越小,最终恢复了原样。 
     人们泄气了,面对自然之神如此吝啬 、如此苛刻,可怜的山里人,只能是低着头默默地接受这无情的现实。那时候,人们想尽了办法,节省用水、到外村洗衣、从轩岗拉水等等。但都非解决之道。
     有一次,我到伯伯家玩儿。正好遇伯伯下班回来,他是后洞煤矿的老工人,级别很高,被矿上人称为“土专家”,在采煤和地质等方面,经验丰富且独具慧眼。伯伯很待见(喜欢)我,听说我的学习成绩好,经常给我讲他身旁发生的一些事情,及其中蕴含的道理,我很愿意听,觉得很有意思。
     有一天,他给我讲了村里缺水的原因。他说:有山就有水,有水才能养住山。山里的水,就像人身体里的血液,时时刻刻不能少啊。一座山也分阴阳,水不在阴,就在阳。咱村对面那座山,山里的水是山阳多山阴少,咱村这一头是山阴,再加本身山体内部的岩石结构就疏松,储水条件不良,又遇上近一二十年,人们过度的乱挖滥采煤炭,严重破坏了山体内部的水系,咱们这一头的水大部分“漏”到其它地方了。再打也不会打出大水来。哦,原来是这样!我对伯伯的理论深信不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