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越冬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6:13 阅读(0)
说越冬
文/王太康
2020年的冬天来了。
地处晋北的山庄里,依然靠炉火越冬。家家户户准备火炉、吸筒、煤炭等必需品,用来取暖抗寒。
年过古稀的老俩口,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身体仍然硬朗,尤其是老伴儿,凭借着少年时炼就的硬功夫,不仅还能够轻松地耕种着六亩田地,而且至今架南瓜拾阶上房,剪香椿沿墙上树,入冬前房上打扫落叶,平时下窖存取菜蔬,生活中一应杂七杂八的事儿都不在话下。
前天下午,已生火两天的地暖锅炉突然烟囱堵塞,浓烟直往家里冒,只好熄灭炉火,一探究竟,并按常规倒掉吸筒中烟煤,然后又安好试火,不料烟还是不走烟囱。眼看着夜色深沉,只好作罢。
次日清晨,老俩口按思谋好的方案继续舞弄:上得二楼,把一桶水猛倒进烟囱,欲冲刷掉内壁的烟煤残渣,但依然不济事。最后一招:把玉茭皮皮装入一络子中,中间置一老铁称坨,用废弃的无线网线拴好,塞入楼顶烟囱中,上下拉动摩擦,慢慢顺势而下,直到烟囱底部,彻底清除了烟囱中的残渣、烟煤,返下楼来重新把铁皮吸筒卸下,将烟煤掏尽,满以为这次肯定没有问题了,结果还是不通,心中甚是纳闷。白天,上下午必须到村委会接待村民关于“土地确权”的有关事宜,因此家事搁置。中午休息抽空复抬,总是不行,无奈只得暂且放下。晩上有客来访谈事,一直说到很晚。整夜,屋里清冷微寒,心中惴惴不安,思忖着结症所在。
挨到天亮,开始从认定的地暖炉本身寻找根源。至上而下,反复抽拉炉右侧的上下两根清烟煤横拉杆,又从炉顶往下一直捅通,再将炉镗中作一番细细的清理,终于大功告成。
为解决一个地暖炉发生的障碍,虽耗费了三天时间,经历了几番折腾,结果还是人有办法,最后战胜了困难。当房顶上青烟从烟囱中袅袅升起时,当屋子里火红的煤炭在炉煻中呼呼燃烧时,当围座在温暖如春的炉子旁边准备可口美食时,老俩口心中实在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想到此番登高爬低、想方设法,不畏辛苦、自立自强的行动和精神,就不由乐呵,甚或得意,因为解决问题其实并非一日之功,更非偶然突现,而是得益于一生的锤炼和修养。中国人民的领袖曾经有这样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更不用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了。红宝书曾经是我们年轻时的指路明灯,逝者如斯夫,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铭刻在脑海中的经典,可终身受用。又想起在外打拼学习的儿孙,更觉自豪,因为老人以坚毅的行为活好当下,不就是爱孩子们甚或爱祖国的实际体现吗?何况大诗人刘禹锡在
《酬乐天咏老见示》中早已昭示我们:“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想到当下,祖国正在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家和有识之士正在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但亦有不少人盲目悲观,无端的怀有一种“恐老症”,其实人老了挺自然,并不可怕。当年面对那么多坎坷风雨都无所畏惧,勇敢地走了过来,如今逍遥自在,分享着新社会给予我们的种种美好,还有什么不快乐的理由呢?昨天,我们的冬天仅靠一盆将燃尽烟的玉米棒棒取暖,碗里喝剩的水一晚冻得硬邦邦;今天,我们为了取暖,燃煤烧柴,暖了家庭,污染了大气,破坏了生态,让天不湛蓝;明天,“煤改电”的曙光已经露头,清洁能源定然离我们不会遥远。诚愿老朋友们开开心心过好今天,迎接明天的火红太阳。
作者简介:王太康,山西忻州人,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