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走着走着,朱朱不见了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4:59 阅读(0)

 

 
走着走着,朱朱不见了
 
文/王 立
 
 
人到中年后,总是时时泛起伤春悲秋之感。梁实秋在散文《中年》中写道:“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少年多,当然是令人喜悦的,而故人死,则未免惹人伤心。虽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是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然而,身边的某个人说没就没了,总是令人既惊且痛的。
 
朱树敏,笔名“朱朱”。2021年4月9日下午入院,4月17日上午去世,年仅69岁。
 
朱朱是暮春四月化灰的,苦夏过去了,秋色亦深了——这一晃竟已五个多月了。
 
时间永是无法挽留的,正如逝去的生命,一朵凋花,一片落叶,再也回不到树枝上,人亦如此,一旦谢世了,就永远离开了人间。
 
只有记忆,能使故人旧事浮现而来,仿佛就在眼前。
 
 
 
 
 
 
 
 
 
 
01
 
我与朱朱相识于1985年。这一年,濮院镇文化站负责人周敬文把镇上与乡下爱好文学的人召集起来,组织成立了梅泾文学社,翌年创办了《梅泾文学》。
 
那时的朱朱30多岁,身材高大,英姿勃发,正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作为濮院镇的居民,他经历过生活的磨练,人又聪明幽默,毫无疑问是文学社的骨干人物。而我比他年少十余岁,应是他眼中来自乡村的青涩小弟吧。
 
朱朱参加了文学社后,积极采风,勤奋写作,十分活跃。他融入在桐乡的文学界,上沈园,下煤矿,去缘缘堂……他写的微型小说在嘉兴市“天天杯”微型小说大奖赛中获了奖,引起了文学社同仁的轰动,既为他热烈祝贺,又暗暗自我激励。
 
那是一个充满梦想与激情的时代,这在朱朱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作为知青,朱朱下乡插队,在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回城后被安排在镇上的缝纫机零件厂工作,他要夺回失去的时间,上夜校,学日语,读英语,爱好写作……豪情满怀,不亦乐乎。
 
朱朱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他沉迷在楚河汉界的对决中,运筹帷幄,征战沙场。棋局博弈,考验的是人的智慧与心性。而他的夫人张季萍,是镇上象棋女子选手,可谓夫唱妇随。那时,我还不认识张季萍,后来从她的文章中得知,他们夫妻俩同时加入了棋类协会,一有机会就去桐乡、嘉兴等地看象棋比赛,通常是朱朱骑着28寸永久自行车,书包架上坐着他的夫人。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个细节,我的心中总是充满莫名的感动。
 
1990年,周敬文调走了,去桐乡文化馆工作,执编《桐乡文艺》,梅泾文学社的活动因此不再正常,虽然每年一期的《梅泾文学》照常编印,但是八十年代的蓬勃激情显然已渐渐消隐了。
 
这是因为经济大潮的汹涌到来,席卷了文学梦想的空中阁楼。在滚滚红尘中,人的任何梦想,若自我考量不能修成正果的,迅速抽出身来面对现实,不失为明智的选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梦想或理想的实现是最高层次,要想得到“自我实现”,如果没有天纵之才,那只能沉下心来,首要解决柴米油盐等物质问题。
 
何况当时的濮院正在“无中生有”地创造一个羊毛衫市场,似乎遍地是黄金,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前来淘金。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