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 白居易 王勃 王维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李商隐 | 宋代诗人: 辛弃疾 苏轼 柳永 李清照 王安石 欧阳修 | 清代诗人: 龚自珍 曹雪芹 钱谦益 纳兰性德 王国维

打机井 ——长篇纪实文学《执著》节选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2 03:29 阅读(0)

打机井 ——长篇纪实文学《执著》节选

 

 
打    机    井
——长篇纪实文学《执著》节选
 
 
【散记】
 
 
姚 绍(河南襄城)
 
 
 
----
 
 
 
说到打机井,在当时可是一件大的工程项目。在打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技术操作,所以当时县里就培训出一批专业的人才,叫作“打井技术员”,很牛的啊。现在的年轻人不但没有见过,听说过的也很少。那时打井全部靠的是人力,最多也只能说是半机械化。一个生产队如果要打井,全生产队的男劳力要倾巢出动,有时男劳力不够,还要挑一些青壮的妇女参加。打一眼井,一个生产队几乎要停犁住耙,全力以赴。
打井要先做准备。首先要制作砖管。技术员弄来制作砖管的模子,就是一个像桶形状的圆筒子,直径大约80公分,高大约90公分。有用木板做的,也有用铁皮做的。那时候只有生产队烧制的蓝砖,把砖围着模子用水泥垒起来,再用铁丝将砖捆一下,增加一下它们的牢固程度。砖管制做好后,要有人专门负责看管,一是不能让人触碰,更重要的是每隔2小时要洒一次水,叫作“保养”,而且要保养7天,洒水不能停止。有时在大热天,还要在上面覆盖上麦秸,防止烈日的暴晒。
打井开始了,第一个工序是搭井架子。井架子是打井队的专用设施。首先要把4根10多米长的杉木杆子立起来,上面交叉捆绑在一起,下面张开成一个正方形。井架子中间还要加上两层的横梁,远远看去,有两层楼那么高,很是壮观。
开始时要在正方形的中心挖一个直径2米,深2—3米的大坑,坑的上面盖上用方木钉在一起的井盘,井盘中间留出下锥锅的位置。之后就是在井架一边10到15米的地方,再安装一架用人力推动的转盘,吊拉锥锅的钢丝绳就缠绕在这个转盘上,担负着锥锅的升起与下落。
说是锥锅,就是用厚钢板焊制的像锅形状的挖掘工具。上口圆圆的,直径有1米多,底部尖尖的呈锥型。底部有两处开口,开口处装有齿形的钢板。锅口上面有一道横梁,横梁上焊接有茶缸粗的钢管,钢管上可以“十”字形拤上4根管钳,管钳有1.5米长,每根管钳可以有五六个人使用。
打井时一下子就会二三十个人齐上,都用力推动管钳,使锥锅旋着下钻,让泥土进入锅内。这时大家要齐心协力,不能不吃力,也不能用假劲儿。待大家都用力又推不动时,就是下面锥锅里的泥土满了。这时大家就会去掉管钳,让推转盘的人推动转盘把锥锅升出来,把锅中的泥土倒掉,就这样回复往返。参加打井的人要分成三班倒,人歇活不停,井必须一口气打成,中间绝不能停工。
井慢慢的往深处打,一旁存放的钢管就一根一根的往上接。每根钢管约2—3米长,每根钢管的两头都是一公一母,一头是丝,一头是帽,可以任意对接。
打井的过程中,有一件是没有什么技术,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从开始到结束,一刻也不能停的往井筒里灌水。当时就有很多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听打井技术员讲后才明白,灌水的主要目的是支撑刚打出的井壁,防止井壁坍塌。
回忆起那时的打井,最重要、最关键、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关就是下砖管了。下砖管那天,先要从外地再借回三个转盘,加上原有的那个,分布在井架的四周。这时把用钢筋水泥预制好井盘推到井口。此时锥锅已经出井,只剩下盛满水的井洞了。这时候,打井技术员也显得有点紧张,指挥着手下的人把四根小擀杖一样粗的钢丝绳,从四边插入井盘预制时就留好的小孔里,再用插销锁好,开始把砖管一个接一个的往上井盘上垒放。每放上一个砖管,就会指挥四边推转盘的人要同时的,慢慢的往下落钢丝绳,就这样,砖管往上垒着,井盘就随着钢丝绳慢慢往下落着。这时,四根钢丝绳必须保持平衡,如果有一根不平衡,砖管就可能出现仄歪现象,是很麻烦的事情。每下一个砖管,技术员就会用网状的棕树皮把砖管包上,再用长长的竹片围住,用铁丝捆好。据说,棕树皮是为了防止外部的泥沙流入井内,竹片是为了保证井筒的垂直性。下砖管的整个过程,紧张有序,纹丝不乱,所有参战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 2013-2022 古诗集 | 古诗词大全 诗词名句 古文典籍 文言文名篇 唐诗三百首 宋词精选 元曲精选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