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房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2-01 08:10 阅读(0)
油房
洛 说
经张宏运老师同意,【洛畔之音】将陆续刊发其《双环走天下》20余篇游记散文,这些作品几乎涵盖了洛南的东、西、北三路风情。
洛南自古出文人,尤其是洛河畔。从洛河畔走出来的退休干部张宏运老师利用闲暇之余,骑着自行车,不怕风吹日晒,数十年如一日,几乎踏遍了洛南境内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他都要做很长时间的驻足,以自己独有的眼光将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发展变迁、风土人情描述出来,成为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旅游名片。他每到一处,回来后几乎不知疲倦,全身心地坐在电脑旁,边翻资料边写作,边写作边翻资料,抢救性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形成《俗世的诗意生活》,填补了这一历史性空白。现荐读张宏运先生的《油房》,让我们一睹为快。
------
地名油房,准确点应为油坊。盖因当年这里有个以水驱动的榨油坊,水磨似的,榨取高寒山地里,只能出产的那点珍贵的果实籽粒里的油,如漆子啊核桃啊等等。这就了不得了,伟大且辉煌了,口口相传,炫耀夸饰着,拿它做了这片山地的名字,大名鼎鼎。——无论什么年月,先进的生产力都会受到热捧;藏在险峻秦岭皱褶里的这个偏僻静寂的小村落,更是惊诧、尊崇,即使那油房早已坍塌为一座土台,依然未改其名。
葵巳年十月十六,好友何家老二邀我骑自行车,北出县城四十余里至栗峪,折而西约十里开外,去往昔总觉神秘的油房。沿洁白通畅如飘带的通村水泥路,虽倾身弯腰,奋力蹬踏,仍须频频下车,气喘了步行。斜阳呈扇面,金子般地撒在半山腰。背阴处的冷意却瘆人骨髓。有铃声清脆,叮叮当当传来,探寻了是一群羊儿,小白点似的散乱在沟底河滩的山脚下。
一老汉蹲坐在对面的河滩乱石中,生起烟火,一边伸双手取暖,一边遥望看守。河床多窄狭,裸露了光洁如玉的墨黑山根。清澈澄明的溪流,或一唱三叹地跌宕而下,喷珠溅银,或从数孔石隙间,鱼儿般地钻滑而过,再现着唐人诗句,“清泉石上流”的灵性。高高俯视其平缓处,可见缕缕苍碧色的绿绵,顺水柔顺飘摆。时而有整座整座的陡峭山体裸露出真容,如堆垒的豆腐块,壮丽炫目,忽被溪流淘空了基座,崩裂为大小不一,房屋般的碎块,倾翻下来。杂树们散乱在四周,扎撒了铁似的枝桠,中有点点隐约闪烁的星星,簇拥着,成团团硕壮火球,静静地热烈燃烧,那是霜后的柿子。山地皆居路下,起起伏伏地铺排开去。行套田里,平行着一竖黄,一竖绿;黄的是深翻起的土块,旁边晒着苞谷茬,绿的是刚出土的麦苗,银针样,稀疏着未脱的稚气。偶尔可见排排彩色白菜,红黄紫蓝,套着御寒的塑料袋。农舍皆洁白,多为两层小楼。院旁立条石,油漆了红字:泰山石敢当。石边随意儿置一把两把小椅儿,躺卧只悠悠然的黑猫。忽然,响起了粗笨的哼唧声,圈里的肥猪骚动呢。惊奇有红脊梁错杂在白脊梁间,忙探问了,那是瘦肉型新品种。个个耳朵上贴一编了号的圆椭,为检疫标志。不远处的沙地里,铺了数张红彤彤的苇席,迎着阳光晒柿饼。家家屋檐下,璎络似地吊着削了皮的柿疙瘩。屋内中堂皆高挂书轴,上写“天地君亲师位”,左右两边工笔小字:九天东厨司命,某氏堂上宗祖。“某”为其姓也。油松均扎根于屋后檐,而后密密麻麻,遮天蔽日,绵延了苍青,至目光不可穷尽的秦岭山顶。人言,那就到华县地界了。何老二凭依稀记忆,寻见了姑表嫂子,身旁有个跟屁虫的小孙儿,妈妈在县医院工作,却怎么也不愿去城里的幼儿园。我不由感慨,童言无忌,他知道这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成长的家园啊。
返回路上,忽然迎面扑来一群蹦蹦跳跳、叽叽喳喳的小鸟,臃肿着冬装,红扑扑的面庞上青紫着骄阳、风霜和劳作的印记,孩子们放学回家了。幽寂的山野,顷刻间迸溅起生命的激情与活力。小学校座落在已撤销合并了的乡政府斜对面,更名为栗西峪口小学。乃栗峪西口小学的简称。修建得富丽雅致。足见当地人的眼光、胸襟和魄力。俗语,深山出鹰鹞。谁敢断定,这里不会冒出影响或改变世界的巨人呢?(本文原载于《洛南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