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新春佳节,品童年年味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1 12:17 阅读(0)
话新春佳节,品童年年味
曹才仁
新春佳节,传统节日,一年又一年,过年气氛,一年不同一年。
六七十年代,不说别的,单说小朋友。盼过年,穿新衣,拜新年,吃钉板肉;滑冰,打雪仗;喜欢看舞龙,舞狮子。而今过年,小孩要红包,玩烟花;年轻人谈收入,养身比美;讲究气氛,贴春联,挂灯笼;老人盼健康,盼团圆。
今天又是正月初一了,我们这儿过年有个习俗,早餐吃得特别早,一般不会超过早晨七点。
放完烟花,全家人举杯品酒,饱餐鸡、鱼、肉……之后,小朋友们拿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红包欢天喜地的到外面玩去了;年轻人玩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拍抖音,送祝福;老人们看电视,主要看花鼓戏、京剧之类的;当然也有盼望着同辈的,主要是等待兄弟们来串门;爸爸打电话,多半是想邀请牌友来聚聚,玩玩牌,尽尽兴,甚至过把瘾;老妈始终在忙碌着,洗碗,打扫卫生,或者在思忖客人来了如何招待或中餐该弄些什么新鲜菜,好让他们吃得更香、更饱。
只有我在纳闷,现在过春节怎么和我们那个童年过年气氛格格不入了呢?人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年货多了些,袋子里钱鼓了些,应该是时势造就不同吧!
蓦然回首,朦朦胧胧,甚至清晰的记得我们童年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那个时候,一到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忙到除夕三十。
小朋友那特有的期盼感,扳着手指头数过来数过去还差几天;翘首期盼姑姑姐姐姐夫给我买回一身什么新衣服;爸爸妈妈不安排我劳动,让我嗨个痛快;算计院子里的爷爷奶奶一共能给我多少粒糖,大多是硬糖,吃起来如何细细品尝嚼味;当然也有软糖,那欢喜的劲儿和吃法也就不一样;糖的粒数也有计算不准确的,因为各家拿糖的粒数有变化,也有户数变化,有新添户数的,也有举家外出的;更有想不到的,要看家庭情况,去年拿薯片,今年拿糖的,也有去年拿糖的今年改成拿别的,总之是在预算预算一下,到底有多少,到时才知道。
大人们,虽然没怎么下地从早忙到晚,但绝对没有空闲着。杀年猪,把肉挂起来,熏制成腊肉,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冰箱冰柜之类的,肉挂久了就会变味变质;熏肉有多种熏法,那味儿也稍有不同。我清楚地记得,一般情况下只有杀猪的那天就吃肉,也可以多吃几块;往后就要到二十九晚上和大年三十才能满足“肉”欲了;期间大多只能小吃,甚至只能望梅止渴,有时我一看到那肉就口水直流,当然不会太悲观,反正到时候最好的那一口还是我的。
接着就是打豆腐、赶集置办年货,钱虽然不多,但总要买回来一些的,新衣服、用的和吃了东西,还有拜年货。
吃豆腐崽水,别有一番风味。一个饭碗,放点盐,只用筷子轻轻地划着、划着,生怕弄碎豆腐崽块;先沿碗边转着喝水,最后像现在吃面条一样一口咕噜干完。一般规定吃一碗,但也有爷爷奶奶护着喝两碗的,或者趁大人们不注意偷着多吃的。如果那年收成好,一家就多打几桌,打一桌豆腐需要一个到两个小时,运气好,一桌吃一碗,吃个四五碗,小便就多起来了,甚至有尿湿裤子或晚上尿湿床的。还好,不但不会伤到身子,还对身体有利,豆腐水是助消化、润肠、利尿、清火的。
年关越来越近,气氛也越来越浓了。打扫卫生,屋里、屋前屋后都有不同的变化,凹凸不平的地方不见了,草被修了个精光。小朋友们在四周转来转去,感觉舒服多了,安全多了;游戏也来了,只要天气晴朗,洗衣服,洗被子,破的,半新旧的都晾在竹竿上,离地面也不高,捉迷藏的把戏五花八门。贴对联,能贴满外面几扇门的,一般是书生之家,稍微富足爱体面的人家,对联都是手写的,写的工整的、大气的,看的人比较多,都在议论是谁写的,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