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的故事 | 生活随笔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9:10 阅读(0)
马桶的故事 | 生活随笔
人的一生,离不开“吃喝拉杂睡”。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五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当我们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品味着来自生活各方面“获得感”时,总忘不掉过去的一些事情。有人说,总爱想起从前,回忆往事,这是人衰老的象征。我却认为,老人最懂得酸甜苦辣,最知道社会在进步。别的不说,单就上面提到的“拉”,我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据说中国的公共厕所,在清代末期才开始从西方引进的。头一个公厕在北京落成时,因为稀罕,直隶总督还搞了个庆典,并征集了贴在门边的对联。有一副“得大解脱,占小便宜”的四字联最后入选,并得到了奖金。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兴庄稼,需要肥料。因此,中国农民从古至今,家家户户都建有自己的厕所。富裕的人家的厕所讲究些,有墙有顶,盖的象小房子。夜里不便上厕所,男士用瓦质夜壶,女眷则用木制马桶。穷苦人家,则在菜园地里用秸杆围一圈,中间放口缸,做为厕所。夜晚在床头外侧,放一木桶,男女共用。我搜集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大雪天,有一穷秀才在他家露天厕所方便时,口中吟诗道:“大雪纷纷下,乌鸦变白鸦,风吹屁股冷……”他苦思良久,想不出第四句了。这时站在外边等上厕所的老婆喊道:“风吹屁股冷,赶快爬回家!”秀才一听,马上站起,回话道:谢谢夫人,把我想出了诗的第四句!这虽是个笑话,但却反映了人们蹲在露天厕所里的尴尬。
旧时的厕所,一般都是“下蹲式”的,不能坐便。用上抽水马桶,在我的记忆中,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才开始的。
有两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九九一年,淮河发生特大洪水,霍邱、寿县灾情严重。香港爱国人士赵小蝶,取道合肥,到霍邱赈灾。在接待她时,遇到最大的问题,竟然是在旅途中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后來,在经过的长集区赶制了一个马桶,放在了路边一处条件好的干部住家,才得以解决。
一九九二年,六安地区召开“三级干部大会”,霍邱代表团住在皖西宾馆,因为因为每个客房的洗手间里,都装有抽水马桶。结果许多人用不好,有个区委书记,把马桶盖掀开,两脚踏在马桶沿上,没有蹲住,居然摔下來了……这些笑话,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公厕已从城市普及到了农村。农村的厕所改造,已纳入民生工程。家庭的卫生间,已逐渐“马桶化”了。自来水从城市到农村的运用,为我们生活带來了便利。也使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干净,更文明了。
做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亲历了中国厕所的变迁。由于岁月让我腿脚变得生硬,蹲不下來了。幸亏现在条件好了,家中有宽敞明亮的卫生间,而且老伴还把马桶沿子套上软软的垫子,坐上去十分舒服。我常常坐在上面想事情,甚到抠诗想句。不怕大家笑话,我这篇文章,就是今天早上坐在马桶上,用手在手机上划的呢……
史红雨,六安叶集人,1944年10月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