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随笔
作者:admin 发表于2022-01-30 17:30 阅读(1)
呼吸│随笔
呼吸是人也是从动物到植物的所有生命体的一种生理机制。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或腮,植物的肺则是它的叶子。植物的叶片表皮上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这些气孔便是其体内的氧气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通道。没有人能精确测算一棵树一天到底能呼出多少氧气或吸入多少二氧化碳,但一座城市如能做到人均拥有一棵树,那么这座城市就肯定用不着天天向它的居民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了。一棵树就是一个天然氧吧,一座森林呢?然而现代的城市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森林。这片钢筋混凝土森林里充溢着汽车尾气等种种有害气体,悬浮着浓浊的可吸入颗粒物,而耗氧量却高得惊人,以至城里的氧吧门庭若市,周末驱车去乡下郊游也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其实更需要“输氧”的是人的精神。
弥漫于城市中的浮躁的文化氛围,充满了浅俗与物欲的气息。在人的心灵世界里,浅浴与物欲就像二氧化碳之类的废气是应该被排除的,自由和宁静则是我们赖以实现自己精神性存在的重要因素。人的精神也需要吐故纳新,与其肉体的生存一样离不开呼吸。人在离开母体的那一刹那,第一个动作就是深深地吸一口这个世界的新鲜空气,直到临终之际才将这口须臾不可离的生命之气长长地吐了出来。一呼一吸之间,一个人便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而在这行走的每一瞬间,甚至在睡梦之中,呼吸之于人也如影随形。精神也是如此,它要不断地吸入滋养自己人性的有益的思想与观念,清除那些有害、陈腐而又谬误的东西。印度教的“阿特曼”,引申义为“个体灵魂”和“世界灵魂”,原意正是“呼吸”。而佛教转义为“生命”与“自我”,可见呼吸即生命,一息尚存,生命与焉。不仅如此,大块嘘气则为风,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也都在“呼吸”;昼夜晨昏、春夏秋冬,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它们的呼吸是一种宏观的大节奏,一种周而复始的天体运动。
也许有人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出污泥而不染”。即使我们吸入的是污秽和窒闷,仍可以葆有自己精神的高洁与纯净。古代的隐士们就在脏污的年代里保全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然而对此我却不敢苟同。吸污浊而吐清芬,这只有植物才能办得到,而我们毕竟不是一棵树。我们只能吸清芬而吐污浊。迄今为止,人类还远远没有进化到我们能够吸入工业废气而释放出新鲜氧气的程度;孔稚圭笔下的隐士们也似乎一个个都是渭滨的钓叟,其人格与尊严不过是功名利禄的一种钓饵而已!
正是因为肉体与精神之呼吸的双重窘迫,我才举家从城市迁入郊区的乡村。郊野的空气确是清洁,才几个月妻的慢支就有了明显好转。而过去蜗居城中,耳目所及皆噪音与尘埃,笔下的文字难免不被污染。这些文字如被送到《司文郎》中那位瞎和尚的鼻子底下,其虽不至“向壁大呕”,“格格不能下”必矣!而今吸入的是大自然的清新之气,是远离城市的宁静与淡泊,笔下也就无形中有了一丝天真与平实。然而我现在还不能说自己的精神呼吸已经舒畅到了如鱼得水的地步,因为我即便是鱼,也只能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汪洋物欲之中。如果说,氧气是人的物质性存在不可或缺的一种气体,那么,自由就是人的精神之氧。尽管我们可以把家搬到城外,为自己创造一个局部的充满新鲜空气的小天地;尽管我们也可以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为自己营造一个封闭的精神空间,但你却不能创造出一个精神的氧气罩,好让你走到哪儿罩到哪儿。既然今天的社会空气质量与城市空气质量一样时时需要检测与预报,我自然也只能是一个“缺氧族”,一个呼吸困难的人。
莽汉(王政),曾发表文学作品近千篇